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当代,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与公共建设转型期的挑战,城市公共空间的变化越发受到关注,而媒介的发展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重构起到了重大的影响。由于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城市公共空间在信息时空的压缩下,空间的特征与属性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各类城市公共空间已成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原有的空间秩序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传统的美学规律受到冲击,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视角也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本研究以媒介情境的视角,从城市公共空间的媒介情境理论建构、媒介情境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内在变迁原因、媒介情境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外在显示特征、新媒体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媒介情境理论的建构,主要包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和媒介情境下的新发展、新需求。本研究将媒介相关理论引入建筑学范畴,通过对国内公共空间的演变与媒介相应的协同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现象总结分析了媒介情境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内在变迁原因和外在显示特征,从媒介的演化对社会情境、空间感知、公众行为造成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媒介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原因。针对新媒介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的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的新趋向,提出新媒介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方法。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提出协同更新策略。在以往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案例中,大多数都是从形式、功能、空间等传统的建筑学手法出发,重视这些可视之物,而忽略了同时隐形存在于现场的信息流,如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媒介环境学的理论,不仅仅局限于当前建筑学的领域,而是从蓬勃发展的新领域中提取要素来拓宽建筑学的概念。因为城市的复杂性,任何带有绝对含义的视角、价值观等都将被证明是片面的、狭隘的,所以对已有研究的评述也是开放的,没有“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之分。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另一种视角来认识城市公共空间,是对以往研究的一种补充。本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探究媒体的归档和传输能力的改变,媒介的信息储存能力和移动能力的提升,对城市实体公共空间在结构上的重塑、在形式上的重构、在空间景观上的重现;对城市虚拟公共空间在社会情境上的解构、在空间感知上的颠覆、在个人行为上的引导。本研究将媒介情境视角作为应对城市公共空间转型的工具,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更新,从媒介影响人群的底层逻辑入手,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协同更新方法,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型期提供一种新的信息时代设计思路,对未来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