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于2002年12月正式实施QFII制度,QFII是英文Qualified Foreign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缩写,所谓QFII,就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通常泛指保险、银行、证券商、基金管理机构,以及其它投资机构,包括共同基金、退休基金、政府基金及慈善基金等。QFII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货币未能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以及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外国投资者,在进入一国的证券市场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通过该国有关部门的审批后,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再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监管的专门帐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QFII制度的建立与证券市场开放有极大的关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证券市场开放达到与国际市场接轨。QFII制度就是有限制直接开放的一种模式。本文采用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多方面地探讨QFII制度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的效应。中国施行QFII制度的效应,包括了提高中国与国际市场关联度;优化投资者结构与投资理念;推动金融创新;促进上市公司完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带来金融服务业的机会与挑战等。定量分析则是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市的国际接轨效应。研究期间为1997年至2011年,变量的选取为上证综合指数、深证综合指数、美国道琼工业指数、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与台湾加权股价指数。以相关系数分析、因素分析法,分析中国引进QFII制度后,上海股市、深圳股市与国际主要股市的收益率联动性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QFII制度实施后,中国股市不再是封闭的股票市场,中国股市的涨跌方向与国际股市走势方向一致,同时与国际主要股市的收益率联动性也比引进QFII前明显提高。此外,以动态条件相关GARCH模型(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GARCH Model,即DCC-GARCH模型)分析上海股市与深圳股市与国际主要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QFII制度实施后,促进中国股市的波动性向国际股市靠拢,波动溢出效应非常明显。QFII的进驻,并没有对中国股票市场起到稳定的作用,而是加大了随国际股市波动的程度。论文最后总结了我国推行QFII制度后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人民币剧烈波动的防范问题;QFII的信息披露不够完善的问题;QFII对上市公司股权的掌控性问题;QFII可能带来国际传导性风险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包括继续采取循序渐进的稳健政策;强化QFII的信息披露;完善金融商品创新的配套制度;完善监管体制;以及培养国际证券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