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模糊数字的比较与翻译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shang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着重阐述了数字模糊性的特点及功能,并在英汉语境中进行了对比,为其翻译提供了研究基础,而翻译实践也应根据数字模糊性的特点,在不同语境中应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作为精确与模糊的统一体,数词已经引起了众多翻译者的兴趣.根据社会符号学的观点,语言符号的意义由三部分组成: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数词的模糊性正是基于其语用意义而言的.一旦在使用过程中指称意义发生了引申或转移,就必须根据数词的语用意义来理解上下文.该文从数词和数字成语两方面进行了对比.对于数词,主要比较其在语用意义及文化涵义上的异同;对于数字成语,则从数量、结构和语义三方面进行比较.基于这项对比,该文提出了英汉模糊数词的翻译方法.在社会符号学最大等值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不同情况可采用多种译法.在英汉数词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都对等的情况下,可采用直译.当两个数词语用意义一致,但指称意义不同时,可以采用归化.这种翻译方法在形式上比较简洁,对于译语读者也易接受,但对于原文的鉴赏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如果以上两方法都不适用,可用译文的方法.这样能够确保最重要的语用意义的传播.还可增添数词,从而使译文更具文采.对于数字成语的翻译,只有极少数能够完全对等,多数情况只可意译.
其他文献
尤金.奥尼尔和曹禺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在美国和中国各领风骚的戏剧大师。创作于1924年的《榆树下的欲望》是奥尼尔的经典戏剧之一,被誉为“美国第一部希腊式悲剧”。中国剧作家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位浪漫主义作家.他的思想充满矛盾,尤其体现在他的宗教信仰方面.一方面,他反抗新英格兰的清教主义传统,谴责虚伪的宗教信条,但同时
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研究.美国科学家扎德首次提出"模糊集"理论,此后,许多学者把这一学说运用到许多领域,诸如哲学、数学、语言学、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