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化因子CCL18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索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fairs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趋化因子CCL18对人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receptor-positive,HR)乳腺癌细胞系BT-474和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e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系MDA-MB-231增殖、凋亡、侵袭过程的影响。2.探讨趋化因子CCL18对BT-474细胞和MDA-MB-23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的影响。3.探讨趋化因子CCL18在BT-474细胞和MDA-MB-231细胞中对EMT相关转录子的激活作用。4.探讨趋化因子CCL18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HR+乳腺癌细胞系BT-474和TNBC细胞系MDA-MB-231作为实验对象,常规培养。采用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比色法检测趋化因子CCL18作用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CCL18作用后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CCL18作用后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趋化因子CCL18作用后乳腺癌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 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 CCL18 作用后乳腺癌细胞中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采用在线生存分析工具Kaplan-Meier Plotter对公共数据集中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SRB细胞增殖结果显示,CCL18处理后BT-474细胞(F=8.062,P<0.05)和MDA-MB-231细胞(F=9.308,P<0.05)的增殖率均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CL18处理后BT-474细胞和MDA-MB-231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趋化因子CCL18作用后,BT-474 细胞(F=10.666,P<0.05;F=15.212,P<0.05)和 MDA-MB-231(F=24.870,P<0.05;F=18.637,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到Transwell小室下表面的细胞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使用anti-CCL18后,BT-474细胞(F=44.944,P<0.05;F=18.883,P<0.05)和 MDA-MB-231 细胞(F=25.655,P<0.05;F=22.374,P<0.05)迁移和侵袭到Transwell小室下表面的细胞不再增多。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趋化因子CCL18诱导48h后,BT-474细胞(F=10.188,P<0.05)和 MDA-MB-231 细胞(F=50,398,P<0.01)中间充质细胞表型相关波形蛋白的表达量升高;加入anti-CCL18培养后,BT-474细胞(F=19.882,P<0.05)和MDA-MB-231细胞(F=24.123,P<0.05)中波形蛋白的表达量不再升高。同时,趋化因子CCL18诱导48h后,BT-474细胞(F=31.831,P<0.01)和MDA-MB-231细胞(F=63.076,P<0.01)中上皮细胞表型相关E钙黏蛋白表达量降低;加入 anti-CCL18 培养后,BT-474 细胞(F=17.984,P<0.05)和 MDA-MB-231细胞(F=60.682,P<0.05)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量不再降低。3.qRT-PCR实验结果显示,趋化因子CCL18诱导48h后,BT-474细胞中SNAIL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提升(F=21.57,P<0.05),SLUG和TWIST的表达水平则没有明显变化。而加入antiCCL18的实验组中,SNAIL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基本持平(F=58.292,P<0.05)。MDA-MB-231细胞在用趋化因子CCL18诱导48h后,三个转录因子中也只有SNAIL的表达水平显著提升(F=24.36,P<0.05),SLUG和TWIST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加入antiCCL18后,SNAIL的表达水平不再提升(F=19.182,P<0.05)。4.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中CCL18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示着更差的总体生存率(P<0.05),风险比(Hazard Rate,HR)为1.48。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和组织学分级高的患者,CCL18高表达对总体生存率的不良影响更大。[结论]1.趋化因子CCL18促进BT-474细胞(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系)和MDA-MB-231细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对他们的增殖能力、凋亡过程则无明显作用。2.趋化因子CCL18通过激活BT-474细胞和MDA-MB-231细胞的EMT过程促进其迁移和侵袭。3.趋化因子CCL18通过激活SNAIL转录因子,促进BT-474细胞和MDA-MB-231 细胞的 EMT。4.趋化因子CCL18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CXCL8信号通路研究化合物GA13316抑制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裸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验证化合物GA13316的体内抑瘤作用;2、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检测GA13316作用HCT-116细胞后,细胞基因在转录组水平的变化;3、采用qRT-PCR检测GA13316对HCT-116细胞白细胞介素-8(CXCL8)、白细胞介素-8受
[目的]探究多参数核磁共振成像(multiple 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PR-RADS评分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10ng/ml(传统灰区)与10~20(假定灰区)中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将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到我院就诊且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中筛选其PSA4~20ng/ml且行多参数MR
[目 的]讨论行神经内镜下经鼻(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EA,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120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方 法]筛选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神经外一科垂体瘤亚专业治疗组确诊为垂体瘤,并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的首次确诊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及其恢复情况。[结 果]本组120例患者术后鼻出血4
[目的]研究Corilagi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损伤的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和泡沫化的影响,测定CD40、CD40L、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1,TRAF-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
[目的]评价索拉非尼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ic carcinoma,HCC)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运用索拉非尼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提供循证依据。[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万方(Wanfang Med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WFD)、维普(VIP)、Pubmed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保留男性生育功能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癌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并使用证据质量评估GRADE系统对相关结局进行证据分级,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通过网络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等以及手工补充检索关于保留男性生育功能
[目 的]ANP32E作为酸性核酸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细胞凋亡和细胞细胞周期调节等生物进程,本文通过整合公共数据库中宫颈癌数据,从分子、细胞、组织及动物等层面深入探究该基因在宫颈癌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揭示和丰富宫颈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对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 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下载包含宫颈癌组织及对照的基因表达数据,通过GEPIA2在线数据库查看ANP
[目 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同期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或序贯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 法]1.回顾性分析了 2014年 1月-2015年 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且激素受体阳性的63例女性患者术后同期或序贯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按照放疗与内分泌治疗的不同配合时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放疗与内分泌治疗同步进行组(CON组)及放疗与内分泌治疗序贯进行组(SE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来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的使用指征。[材料及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Embase、PubMed数据库中2020年3月31日前发表的关于预防性回肠造口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术后吻合口漏的随机及非随机对照研究,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中关于预防性回肠造
[目 的]BCR/ABL(+)在儿童ALL中提示预后不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这一分子靶向药物提高了该病的生存率,Ⅰ代、Ⅱ代TKI在儿童ALL中各有利弊及相应的毒性,本课题旨在对比分析Ⅰ代伊马替尼、Ⅱ代达沙替尼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特征、疗效、不良反应及EFS、OS等,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方 法]收集2015.01.01至2020.12.31期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BCR/ABL(+)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