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藻类耦合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及强化产能技术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aibian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把能量中和(Energy neutral)或能量盈余(Energy positive)作为未来污水处理的重要指标。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回收污水中的有机碳源(COD),将其转化为甲烷后结合低能耗技术进行生物脱氮。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IFAS)工艺具有同时脱氮除碳、占地面积小和工艺流程简明等优势,被列为未来污水生物脱氮的重要工艺。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发展一项瘤胃液预处理藻类厌氧发酵结合SNAD-光生物反应器(PBR)耦合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强化产能技术,旨在实现生物脱氮除碳除磷的同时降低能耗,利用瘤胃液预处理及与消化污泥共发酵藻类与剩余污泥回收有机碳能的同时增加产能,为能量自给污水处理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工艺。
  首先,本研究以藻类培养过程中的生长代谢特性为立足点,考察了藻类PBR处理实际污泥消化液过程中不同影响条件对藻类氮磷去除率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曲面法优化结果表明磷浓度为40mg/L,CO2曝气浓度为2.6%,光强11847lx条件下NH4+-N最大去除率的预测值为29.9%。进一步通过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CCRD)响应曲面法优化,结果表明光强为11220lx,CO2曝气浓度为4.44%条件下NH4+-N去除率的预测值为18.6%。在最优条件下不同初始NH4+-N浓度对NH4+-N去除率影响呈正相关关系,NH4+-N去除效率的动力学常数及饱和系数分别为0.72d-1和-7.65mg/L。以稀释后的实际污泥消化液作为进水,藻类PBR运行最佳HRT为4d,收获间隔为2d。在最佳条件下TN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保持在68.7-71.8%和27.8-38.2mg/L·d,总磷去除率以及去除负荷分别为72.5-82.8%和3.9-5.2mg/L·d。
  其次,在藻类PBR基础上启动运行SNAD-PBR耦合工艺并对其长期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最佳条件(HRT为1+4d时,进水NH4+-N浓度为400mg/L以及回流比为1∶3)下SNAD-PBR工艺对TN、TP及COD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0.2%、100.0%及70.5%。当回流比为1∶3时,较低的C/N和较高的氮磷去除率表明此时反应器内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活性不会被异养反硝化菌所抑制。在SNAD-PBR耦合工艺中,SEM和FISH结果表明亚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存在于SNAD系统内。菌群特性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亚硝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悬浮污泥中,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过程主要发生在生物膜上。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回流系统后新环境更适合于Candidatus Brocadia,在SNAD-PBR工艺中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脱氮途径,即生物膜上的脱氮过程主要由Candidatus Kuenennia和Denitratisoma完成,而悬浮污泥中的脱氮过程则由Nitrosomonas、Nitrospira、Candidatus Brocadia和Denitratisoma共同完成。
  针对绿藻细胞壁结构中主要成分纤维素的存在导致厌氧发酵产甲烷能力不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批次实验探究了瘤胃液预处理及与厌氧消化污泥共发酵手段对藻类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瘤胃液的引入提高了藻类厌氧发酵的水解率但过高的瘤胃液接种比会抑制乙酸及丙酸的消耗。与厌氧消化污泥单独发酵相比,瘤胃液预处理和共发酵手段都提高了藻类厌氧发酵的生化产甲烷潜力。此外,在预处理时间48h,接种比10%(w/v)条件下累计产甲烷量达到最高,动力学参数k与B0值分别为0.44和130.1LCH4/kg VS。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随着瘤胃液预处理时间增加产酸菌属Ruminococcaceae与产甲烷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相对丰度先增加后逐渐降低,表明过长的预处理时间反而会抑制菌群内活性。除此之外,瘤胃液不仅可以通过预处理手段来促进细胞壁降解,而且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也可与厌氧消化污泥共同作用,从而提高了发酵过程产甲烷潜力。
  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批次实验探究了经过瘤胃液预处理并与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物,在不同底物混合比以及初始pH条件下对藻类与剩余污泥(WAS)混合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瘤胃液的引入有利于混合发酵中累计产甲烷量的提高且藻类增长量优于剩余污泥。污泥混合比在50-100%间是藻类与剩余污泥混合发酵最佳范围,在此阶段累计产甲烷量以及系统对底物的分解、利用效率差别小。pH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瘤胃液预处理及与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物对藻类与剩余污泥混合发酵过程的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pH为8.1时,Sporanaerobacter、Ruminococcaceae以及Ruminococcus是厌氧发酵过程三种主要的产酸菌属,此时累计产甲烷量达到最大值,k与B0值分别为0.31与166.5L CH4/kg VS。通过CCRD响应曲面法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因子的主效应主次顺序为:剩余污泥底物混合比>pH。此外,在剩余污泥底物混合比>50%,9>pH>8.7范围内,TVFA与累计产甲烷量值与剩余污泥单独发酵相比差值不明显。
  最后,本研究以小试实验为基础,对瘤胃液预处理藻类发酵结合SNAD-PBR耦合工艺的放大实际投产进行了简单的工艺流程设计、能耗分析及运行成本估算,为需要提标改造的污水处理厂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大连夏家河污泥处理厂的水质水量为设计参数以及SNAD-MBBR工艺为对比,得出SNAD-PBR工艺吨水能耗约为2.55kWh/m3,吨水运行费用约为2.23元/m3,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非常显著。通过瘤胃液预处理藻类厌氧发酵结合SNAD-PBR耦合工艺回收污水中能量(CH4)并优化各处理单元运行,产能/耗能比为1.05,实现完全的能量中和运行目标。
其他文献
目的:双酚A(bisphenol A,BPA)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生产婴儿奶瓶、食品和饮料容器等多种消费品的主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BPA可从产品中渗出,通过食物和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到目前为止,对BPA暴露引起的生殖毒性、代谢紊乱和神经发育异常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研究显示发育早期低剂量BPA暴露就可增加
学位
一直以来能源危机是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源性问题,有效开发诸如太阳能电池这样的新能源是目前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以甲基胺碘化铅(MAPbI3)为代表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因具有生长工艺简单、光谱吸收范围宽和缺陷容忍度高等优点,成为一种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基于该类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在短短的几年内,PSCs
偶氮染料具有长期潜在危害,是一种难降解的典型污染物,其无害化处理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甲基橙是印染废水中最具代表性的偶氮染料之一,将其作为典型污染物进行研究,对其它染料的降解性能研究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废水的生物电化学技术,具有无污染,同时可获得清洁能源的特点。利用该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在降解
电力系统(PGS)由发电厂输电系统和配电网组成,向国内地区提供商业,农业和工业供电。然而,在一些地区,区域之间的距离太远,导致广域的PGS工程难以落实。因此,采用较小的独立发电站向偏远地区供电,但这些地区无法接入PGS,因为将这些区域连接到PGS耗费很高。因此在这些地区,相关工程也难以开展。可再生能源(RES)是有价值的能源,它可以提供可持续的能源,零成本,清洁,不需要任何化石燃料供应,降低了温室
学位
Ti合金具有高的比强度、低的弹性模量、优良的抗疲劳和蠕变性能以及耐蚀性能等,从而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用、石油化工等重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满足愈发苛刻的使役性能,目前高性能Ti合金朝着多组元合金化发展,但多元合金化势必造成合金成分的复杂性,且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对合金的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故很难量化多组元合金化的种类和含量,从而难以针对合金性能在多元体系中实施有效的成分优化设计。事实上,多元固
学位
再制造能够实现对废旧产品的初始工作性能重构,经过再制造的产品性能要求能够等同或超过原始制造的性能表现。通过充分利用报废产品所蕴含的附加价值,再制造可以降低原材料消耗以及碳排放,并为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清洗操作是再制造过程中需求量较大的一道工艺,但由于清洁剂的使用与清洗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其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环节之一。本文在分析和总结了目前常见的清洗工艺,提出一种具有潜在环保性
学位
超精密加工主要包括超精密车削、超精密铣削和超精密磨削等,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和其它高科技领域,其能加工出纳米级表面粗糙度及亚微米级形状误差的零件,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超精密加工表面创成机理直接决定被加工表面质量,但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机床主轴振动、刀具磨损、加工参数及材料属性是决定超精密加工表面创成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国内外超精密加工表面创成机理的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
学位
不确定性广泛存在于工程结构分析中,例如载荷环境、材料属性、几何形状、初始条件、制造公差、边界条件等。可靠性分析方法是用概率统计理论对结构的失效概率进行定量分析或评估。对比于传统的安全系数法,可靠性分析方法可以对结构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的失效行为进行评估,得到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或者安全性能评估结果。随着工程结构向复杂化、大型化、轻量化发展,尤其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结构可靠性要求大大提高,而所涉及
学位
CO2咸水层封存作为一种封存潜能巨大的碳减排技术,是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缓解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有效且迅速的手段。微观尺度阐明CO2咸水层封存机理对于评估其封存潜能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咸水层具有岩石矿物组成多样、地质结构复杂的特点,因此岩层润湿性与非均质性研究对于CO2咸水层封存至关重要。以此为背景,本文开展了孔隙-岩心尺度润湿性与非均质性对CO2咸水层封存的影响机理研究。搭建了CO2封存模拟
学位
揭示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对于其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污染物吸收太阳光后,可能发生光敏化或光修饰作用,呈现对生物的毒性增强现象,即光致毒性效应。前人针对多环芳烃、取代蒽醌类化合物、部分有机农药的光致毒性开展了研究,发现生物体内光致生成单线态氧(1O2)是导致光致毒性效应的一种分子起始事件。抗生素和人工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和潜在污染物,然而,对于这两类物质是否具有光致毒性以及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