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公司治理应运而生,而内部人持股是公司治理中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机制和重要手段之一。一项有效的持股权合约可以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激励管理层做出合乎股东偏好的决策。然而,如同其他经济行为一样,为了提高公司绩效水平,或者是为了达到最佳的公司绩效水平,企业适时改变内部人持股比例,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即内部人持股水平和公司绩效水平的调整是需要成本的。
本文便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在模型中引入调整成本概念,在这些方面改进对内部人持股和公司绩效关系问题的研究,并找出影响其各自调整成本的因素。首先文章在开始的理论部分界定了内部人持股、公司绩效、调整成本等相关概念,分析了内部人持股的根本机制--股权激励理论;接着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外已有研究和我国现实的资本市场基本情况,分析了影响内部人持股调整速度和公司绩效调整速度的因素;然后按照一定标准,选取了采用股权激励措施的公司为样本,收集相关基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研究了不考虑调整成本和将调整成本引入模型中两种情况下的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不考虑内部人持股和公司绩效各自调整成本的情况下,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一旦在模型中引入调整成本,这种正相关关系变得不再显著,说明调整成本是确实存在的,并且不能够忽视其重要性。进而重新构建回归模型,对内部人持股和公司绩效调整速度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