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解毒活络方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及其相关机制探讨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ycheny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活络方对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的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相关药效学指标、肾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及药物作用机制指标的变化,从ERK1/2信号通路途径探讨益气解毒活络方对早期DN防治作用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健康Wistar大鼠(SPF级)雌雄各45只,体重(280±20)g,以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准确称取体质量,按大鼠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80只,均雌雄各半。正常组大鼠以普通饲料继续喂养,造模组大鼠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周后,禁食不禁水12h,准确称量体质量,按42mg/kg标准单次腹腔注射STZ溶液;正常组大鼠则以等量枸橼酸缓冲液腹腔注射。STZ溶液腹腔注射72h后,尾静脉测空腹血糖(FBG),以FBG≥16.7 mmol/L者认为是DM造模成功,其中血糖不达标者8只,剔除实验。将72只DM成模大鼠按血糖水平重新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6只,西药对照组14只,中药预防组14只,中药高剂量组14只,中药低剂量组14只,继续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自由饮水。根据相关文献,按照自然病程发展,2周后出现早期DN,并结合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将DN模型建立成功者纳入正式实验。实验干预的益气解毒活络方由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剂组成:黄精(40g)、黄芪(40g)、黄连(6g)、虎杖(30g)、泽兰(20g)、水蛭粉(6g)。西药对照药选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洛汀新,10mg/片)。预防组在DM模型成功后立即灌胃,给药量按人体(g/kg)-大鼠等效剂量的6.3倍计算;西药组、高量组、低量组大鼠均在DN模型成功后开始灌胃,西药组、低量组给药量按人体(g/kg)-大鼠等效剂量的6.3倍计算;高量组按低量组的3倍。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体积均为10m L/kg,每日1次,预防组灌胃10周,其余各组灌胃8周。在实验期间,各组大鼠自由饮食水,不予任何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结束后,准确称量体质量,留取尿液标本,麻醉后腹主动脉穿刺采血,留取全血、血浆、血清标本,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全血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光镜下观察肾组织HE、PAS染色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前列腺素E2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 RNA表达;蛋白印记法检测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正常组大鼠全程无死亡,皮毛光泽,一般状态较好,饮水量、进食量及小便量正常,麦粒状大便;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症状,大便溏不成形,一般状态差,有不同程度的脱毛、尾部溃烂、眼病等并发症;各治疗组上述症状有所减轻。实验过程中共死亡8只大鼠。2.各组大鼠药效学指标的比较2.1各组大鼠体质量的比较2周(DN成模)时,各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0周(取材)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以西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最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各治疗组大鼠体质量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预防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药物可预防早期DN模型大鼠体质量的下降。2.2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的比较2周(DN成模)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各治疗组大鼠血糖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0周(取材)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糖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其中以预防组降低最明显;与预防组比较,其它各治疗组大鼠血糖升高,其中西药组、低量组大鼠血糖与预防组大鼠血糖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高量组大鼠血糖与预防组大鼠血糖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药物可降低DN模型大鼠的血糖,且以早期干预效果最好。2.3各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β2-MG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其中,以预防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最明显,但与其他各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药物可降低DN模型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以预防组效果最好。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β2-MG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β2-MG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各治疗组大鼠血β2-MG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药物可降低DN模型大鼠血β2-MG水平。2.4各组大鼠血BUN、Scr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BUN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BUN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各治疗组大鼠血BUN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中,低量组大鼠尿素氮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各治疗组大鼠尿素氮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大鼠血Scr无明显变化,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5各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的比较2周(DN成模)时,与正常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但各造模组大鼠组间尿微量白蛋白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0周(取材)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其中以预防组降低最明显;与预防组比较,其他各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提示实验药物可降低DN模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预防组效果最好。3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比较HE染色:正常组大鼠肾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肾小球、肾小管及系膜基质形态、结构正常,管壁薄厚及管腔大小正常;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肾小球硬化,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血管球萎缩,管壁薄厚不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管腔大小不一,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各治疗组上述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AS染色:正常组大鼠肾组织球、管形态及结构正常,PAS染色为阴性;模型组大鼠呈现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个别肾小球荒废,部分肾小球内偶见结节,肾小动脉玻璃样变,系膜基质增多,基底膜增厚,PAS染色阳性物质广泛集中于小叶中央部;各治疗组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以预防组病变较轻,肾小管及基底膜无明显病变,肾小球系膜基质轻度增多;西药组大鼠肾小管萎缩,系膜基质明显增多,弥漫性肾小球硬化;高量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及肾小管无明显病变,肾小球基底膜及系膜基质增多;低量组大鼠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节段性硬化。4.各组大鼠药物作用机制指标的比较4.1各组大鼠全血粘度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全血粘度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其中,以预防组大鼠全血粘度降低最明显。与预防组比较,西药组、低量组大鼠全血高切粘度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高量组大鼠全血高切粘度升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高量组大鼠全血中切粘度较预防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量组大鼠全血中切粘度较预防组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西药组、低量组大鼠全血低切粘度较预防组升高明显,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高量组大鼠全血低切粘度较预防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药物可降低DN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4.2各组大鼠血浆FIB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FIB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浆FIB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其中,以预防组血浆FIB降低最明显。与预防组比较,西药组大鼠血浆FIB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量组大鼠血浆FIB升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量组大鼠血浆FIB升高明显,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提示实验药物可降低DN模型大鼠的血浆FIB,以预防组效果最好。4.3各组大鼠血浆及肾组织AngⅡ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浆、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预防组比较,西药组、高量组大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升高,低量组大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组、高量组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较预防组升高明显,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低量组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较预防组升高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药物可降低DN模型大鼠的AngⅡ含量。4.4各组大鼠血浆及肾组织PGE2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及肾组织PGE2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浆及肾组织PGE2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预防组比较,西药组、高量组大鼠血浆中PGE2含量升高,低量组大鼠血浆中PGE2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组、高量组大鼠肾组织中PGE2较预防组升高明显,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低量组大鼠肾组织中PGE2较预防组降低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药物可降低DN模型大鼠的PGE2含量。4.5各组大鼠肾组织CTGF m RNA及蛋白表达的比较正常组大鼠肾组织中CTGF m RNA少量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CTGF m RNA表达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CTGF m RNA表达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其中,以预防组降低最明显。与预防组比较,其他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CTGF m RNA表达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正常组大鼠肾组织匀浆可见少量CTGF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匀浆CT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匀浆CT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其中,以预防组降低最明显。与预防组比较,其他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匀浆CT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上述结果提示,实验药物可降低DN模型大鼠肾组织CTGF m RNA及蛋白表达,以预防组效果最好。4.6各组大鼠肾组织ERK1/2、p-ERK1/2蛋白表达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ERK1/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p-ERK1/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其中以预防组效果最好;与预防组比较,其他各治疗组大鼠p-ERK1/2蛋白表达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各组大鼠ERK1/2蛋白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实验药物可降低DN模型大鼠肾组织p-ERK1/2蛋白表达,以预防组效果最好。结论:1.益气解毒活络方能够改善DN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DN大鼠的FBG、β2-MG均有明显改善作用。2.益气解毒活络方防治早期DN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AngⅡ水平,调节ERK1/2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其他文献
氯硝柳胺作为一种杀灭钉螺的常用药物,也用于治疗人肠道寄生虫病。很多学者通过药物筛选实验发现氯硝柳胺还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不仅通过影响细胞内多条信号传导通路、细胞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供给也呈现出十分紧张的态势。因此需要全面推动土地收集储备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地方政府通过对土地资产的有效
借代作为一种修辞格是俄汉语共有的修辞现象,通常是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人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格。由于人类共同的一种
以黄土坡滑坡滑带土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剪仪研究了滑带土天然样和饱和样在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的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特性,并对残余强度的剪切位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有
在全球工业发展战略调整以及新技术进步、环保约束增强背景下,探讨新阶段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与自主创新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量化分析并比较新阶段湖北工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及自主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苏联的解体导致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独享“单极时刻”而难以受到制衡。然而,作为一种对美国霸权地位非传统挑战的概念,“灰色地带”最近受
目的 探析心力衰竭(HF)老年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脑利纳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NYHA)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
针对我国煤基质存在低渗透率、低饱和性、低储层压力和高含气量的特点,为了提升煤层气的开采率,分析了降压以及升温解吸技术、CO2驱替煤层CH4技术、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等
从中国女排在奥运会的表现说明女排姑娘的情商是值得学习的,同时女排精神对排球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情商的概念、内涵以及排球教学对激发和培养学生情商的有利条件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