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的鉴定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uxh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常见的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的疾病,且有着明显的性别倾向,女性跟男性相比,发病率大概在3:1。RA的特征性表现在于炎症性关节炎和滑膜炎,边缘骨侵蚀,关节软骨退化以及免疫反应的全身表现。尽管RA是一种主要以关节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但研究表明,有50%的RA患者患有关节外累及的表现,其中,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RA患者常见的,且明显降低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增加死亡率的关节外并发症。由于调查人群、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等不同(高分辨率CT、胸部平片、肺功能检查等),近十年来各种报道中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发病率存在很大差异,范围可达3%-67%。在RA-ILD的早期,仅约10%的患者可能表现出ILD相关症状,大多数RA-ILD患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当诊断RA-ILD后5年死亡率为35%-39%。因此,早期发现并干预RA-ILD至关重要。在人类基因组中,90%以上基因是有效转录的,但其中只有1%-2%的基因编码蛋白质。人类基因组中其余大部分不具有编码蛋白质潜能的基因,被称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基于调控ncRNA的转录本长度将其分为含有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小于200个核苷酸的短链非编码RNA(short noncoding RNA,snc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ncRNA分别在转录后、转录和染色体水平的基因调控中起到许多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且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RA)和ILD的发生发展。虽目前尚无关于RA-ILD和lncRNA的相关研究,但考虑到lncRNA在RA及IL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地位,本研究试图对RA-I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鉴定分析。第一部分 RA-ILD患者的表达谱特征化IncRNA-mRNA之间的功能调节为排除已知RA-ILD危险因素(吸烟、男性、老龄等)的影响,本研究设定研究对象均为无吸烟史及结核、心血管疾病等病史的中年女性,通过lncRNA芯片(同时测定lncRNA和mRNA)分析比较了中年女性RA-ILD患者较R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PBMC中lncRNA及mRNA的差异表达,并分析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富集,lncRNA对邻近基因的影响。进行Pearson相关性测试以鉴定lncRNA-mRNA关联。构建了 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以推断RA-ILD生物学通路中的调节机制。进行KEGG通路和GO分析,以探讨差异表达基因在RA-ILD中的潜在作用。综上分析RA-ILD中差异表达lncRNA的潜在功能,并为下一步筛选部分RA-ILD的候选标记基因进行验证做准备。在RA-ILD组与RA组对比中,我们获得了 5471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3115个上调,2356个下调)和5250个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2965个上调,2285个下调),在5250个差异表达的lncRNA中,有1677个与lncRNA相邻(300kb内)的mRNA也存在差异表达,与相邻的mRNA(100 kb内)有关联的差异表达的lncRNA-mRNA对共3178对。在RA-ILD组与HC组对比中,我们获得了 1728个差异表达的mRNA(733个上调,995个下调)和1833个差异表达的lncRNA(1018个上调,815个下调),在1833个差异表达的lncRNA中,有291个与lncRNA相邻(300kb内)的mRNA也存在差异表达,与相邻的mRNA(100 kb内)有关联的差异表达的lncRNA-mRNA对共413对。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并没有显著富集在某条染色体上。GO富集分析提示,RA-ILD组较RA组相比,上调的基因主要是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下调基因主要参与免疫系统通路。RA-ILD组较HC组相比,上调的基因主要涉及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免疫调控和骨髓白细胞介导的免疫调控,下调基因主要涉及T细胞活化和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通路。KEGG通路分析提示,RA-ILD组较RA组相比,上调基因主要参与了 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和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过程,下调的基因主要参与了原发性免疫缺陷和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RA-ILD组较HC组相比,上调基因主要参与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 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参与了胆固醇代谢和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分别对RA-ILD组与RA组及HC组比较所得的差异表达mRNA和lncRNA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P<0.05且相关系数>0.9的lncRNA-mRNA对为共表达关系对,并分别构建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按lncRNA在两个网络中节点度的变化程度,筛选节点度变化度最大的前1%的lncRNA为功能扰动lncRNA。最终,总共获得了 15个在两种网络状态下功能发生扰动的lncRNA,即:TCONS1200030586,ENST00000551075,NR046241,ENST00000607625,TCONS1200006925,T206892,ENST00000602954,NR—029401,ENST00000609151,uc00lvrz.l,T112526,ENST00000507808,uc003qrv.1,T344288,ENST00000515150。对这15个lncRNA在两个共表达网络中共表达的mRNA取并集,并分别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其参与的生物学功能主要集中在:异戊烯基转移酶活性、烷基或芳基(甲基除外)基团的转移、核糖体结合、硫醇依赖性的性泛素特异性蛋白酶活性四个方面。基于微阵列数据,分析lncRNA和mRNA的差异表达水平、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富集、lncRNA对邻近基因的影响、GO分析、KEGG通路分析以及构建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本研究获得了以上结果,这对下一步挑选验证RA-ILD相关的差异表达lncRNA及进一步研究相关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第二部分 RA-ILD患者PBMC中差异表达lncRNA的鉴定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根据芯片检测出的lncRNA在RA-ILD组与RA组及HC组差异表达趋势的一致性、差异表达的fold-change程度、lncRNA的种类以及是否已被证实与RA 或 ILD 相关,我们共挑选出 6 个候选 lncRNA(ENST00000429666、uc.471-、NR038935、ENST00000560199、ENST00000603415 和 NR002819)进行 PCR验证。因在前期的小样本(8例)验证中,ENST00000429666、uc.471-在三组间并为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故我们只对NR038935、ENST00000560199、ENST00000603415和NR002819进行了后期的大样本(32例)验证。因考虑男性为RA-ILD的危险因素,且RA-ILD根据影像学表现又可分型为UIP(19例,其中女性13例,男性6例)和NSIP(13例,其中女性7例,男性6例),故本研究对RA-ILD组、RA组、HC组根据以上因素进行了不同的分组比较,包括三组间总体lncRNA的比较、三组间女性(各20例)lncRNA的比较,三组间男性(各12例)lncRNA的比较,RA-ILD组间男女lncRNA的比较,不同RA-ILD影像学分型下lncRNA的比较。PCR验证结果表明,不论在总体比较下,还是根据性别、RA-ILD不同影像学分型分组比较,NR002819(MALAT1)、NR038935 和 ENST00000603415均在RA-ILD组中较RA组和HC组中表达明显升高,而ENST00000560199在RA-ILD组中较RA组和HC组中表达明显降低。除ENST00000603415外,其余3个lncRNA在男性中的差异表达程度均高于女性。4个lncRNA在不同RA-ILD影像学分型亚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分析4个lncRNA在各组间不同表达后,为进一步判断差异表达的lncRNA是否对RA-ILD有一定诊断意义,我们又进一步计算了 NR002819、NR038935、ENST00000603415 和 ENST00000560199 的 ROC 曲线及 AUC,结果示当以存在ILD为状态变量时,NR002819、NR038935和ENST00000603415的AUC分别为0.889(诊断准确度为中度)、0.787(诊断准确度为中度)和0.962(诊断准确度为高度),当以不存在ILD为状态变量时,ENST00000560199的AUC数值为0.863(诊断准确度为中度)。通过计算得出,NR002819、NR038935、ENST00000603415 和 ENST00000560199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576(灵敏度=0.844,特异度=0.937)、1.516(灵敏度=0.469,特异度=0.984)、1.847(灵敏度=0.813,特异度=0.969)和 0.481(灵敏度=0.781,特异度=0.844)。为进一步分析差异表达lncRNA在RA-ILD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与地位,我们测定了 RA-ILD组患者中,目前已知研究较多的RA-IL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KL-6)、临床相关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 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化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CCP)抗体、用力肺活量预测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预测百分比(FEV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预测百分比(DLCO%)]以及结合第一部分GO分析及KEGG分析提示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通过IL-17及TNF-α通路发挥作用而挑选的目前被广泛证实的与RA或IL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IL-17A、TNF-α、IL-6、IFN-γ)。将以上测定的指标与4个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R002819与KL-6呈正相关,与FVC%、FEV1%、DLCO%呈负相关,与 TNF-α呈负相关,与 IL-6、IFN-γ、IL-17A、RF、CCP、ESR、CRP无明显相关性。NR038935与KL-6呈正相关,与FVC%、FEV1%、DLCO%呈负相关,与 IL-6、TNF-α、IFN-y、IL-17A、RF、CCP、ESR、CRP均无明显相关性。ENST00000560199与KL-6呈负相关,与FEV1%和DLCO%呈正相关,与FVC%无明显相关性,与IL-6、TNF-α、IFN-y、IL-17A、RF、CCP、ESR、CRP均无明显相关性。ENST00000603415与KL-6无明显相关性,与FVC%呈负相关,与FEV1%及DLCO%无明显相关性,与IL-6、TNF-α、IFN-γ、IL-17A、RF、CCP、ESR、CRP 均无明显相关性。结合以上结果及已有的文献报道和基因库搜索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lncRNANR002819、NR038935、ENST00000603415 和 ENST00000560199 的差异表达可能与RA-IL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且可能对RA-ILD的诊断起到一定作用,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实验及相关机制研究进一步明确。
其他文献
目的:急性肝损伤是一种由病毒、细菌、药物、毒素、酒精等引起的危及生命的综合症,发病率极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动物模型中抑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能发挥抗炎作用,但STAT3抑制剂是否也可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右旋半乳糖胺(D-
背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也是成人永久性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ICH后二次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功能障碍引起的血管源性脑水肿,与血脑屏障关系密切的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在ICH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研究背景及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多因素诱发的肠道炎症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UC是一种发生于结肠和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情反复发作,慢性迁延,易并发肠穿孔、腹膜炎甚至进展为结直肠癌。衣康酸是在脂多糖(lipopol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原核及真核生物细胞膜上的跨膜通道蛋白,具有完整的质膜,能够转运水分子及一些溶质小分子物质。AQPs最初在红细胞质膜上鉴定出来,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基因组测序发现细粒棘球绦虫体内存在12个编码AQPs的基因。为研究细粒棘球蚴AQPs(EgAQPs)是否对棘球蚴囊液形成具有调控功能,本课题组前期
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致癌性疱疹病毒,全世界约90%的人感染。大多数人EBV感染呈终身无症状潜伏感染,但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相关疾病。目前已知与EBV感染相关的疾病有几十种,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组织学形态广泛,不同疾病之间临床病理特点重叠。患者病情轻重不一,部分疾病预后较差。EBV的致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是体内抗病毒免疫与病毒致病性间的平衡
目的:近期研究表明,代谢是炎症的必备基础,代谢反应对炎症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核内聚集伴随丙酮酸水平下调,补充PKM2激动剂和丙酮酸后明显缓解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D-半乳糖氨(d-galactosamine,D-Gal)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
准确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是法医病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但其也一直是法医学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是通过尸斑、尸僵、尸冷等早期尸体现象,但其受尸体检验者主观经验的影响,不能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利用体液化学成分的变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其受腐败破坏的影响,体液样本难以采集。从腐败的本质出发,利用微生物进行死亡时间推断逐渐兴起。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死后微生
背景:恶性肿瘤因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有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但针对晚期患者治疗效果差且容易复发。近年来,利用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免疫疗法成为治疗恶性肿瘤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 cells)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后的新型治疗方法。CAR-T已经在治疗靶向C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痴呆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不清。研究表明,在AD的发病过程中,线粒体的障碍起着关键角色。线粒体是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生命体的“能量工厂”。在AD患者的神经元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聚集会抑制线粒体代谢链上关键酶的活性,进而导致线粒体的障碍。当大脑中的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后,一方面会促进自噬
背景及目的: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内容。水中尸体检验的要点之一是区分生前入水和死后抛尸,对明确死亡方式及案件性质等意义重大。硅藻检验是水中尸体确证溺死的辅助检验的“金标准”。硅藻广泛存在于各种水体中,大小为几到几百微米不等,其外壳主成分为二氧化硅。在溺死的过程中,硅藻会被吸入人体内并对循环到达多个器官,并且因其外壳含二氧化硅而具有耐酸碱、高温等特性,故现在主要使用的硅藻检验方法以化学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