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35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人权,社会保障权是人类社会文明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入地研究社会保障权,了解其法理和价值内涵,建构社会保障权的制度,不仅是法学理论知识体系发展和更新的要求,更是现代法治建设的必要步骤。本文以法理为视角,主要采用分析方法,研究社会保障权的历史演进、内涵、要素,探索社会保障权的法律性质、法律制度建构以及价值基础。论文认为,在现代权利时代,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借鉴、引进和吸纳外国的先进制度,建设、发展和完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权制度,从而为公民的权利保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第一章简要概述了社会保障权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权经历了由“恩惠”到“权利”的演变,由自由权的附属权利到独立的基本权利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社会保障权的内涵与要素。论文认为社会保障权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平等地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其权利主体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特征。社会保障权的义务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国家是社会保障权的第一义务主体,对社会保障权的实现负有终极义务和责任;用人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本人都是其义务主体,缺一不可。 第三章研究社会保障权的法律性内涵。论文分析了社会保障权与人权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了社会保障权是宪法性的公民基本权利,指明了社会保障权是法律性意义。 第四章研究社会保障权的法律制度建构。论文认为,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社会保障权制度体系,今后还有待于进一步建设,真正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权法律体系,从而为人们的权利保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第五章研究作为社会保障权基础的基本法律理念,探索社会保障权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权利本位法理念、社会公平价值观。
其他文献
法律应有良法的品格,法治的重要根基是法律本身的正义和德行。而作为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司法鉴定制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显示出了某种程度的落后,因此必须正视
民族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从客观上决定了我国除应当有针对全国一般情况的教育立法外,还应当进行民族教育立法,以保障和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搞好民族教育立法工
本文主要研究不当得利制度中的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涉及非给付型不当得利的理论基础、功能、构成要件、效力及与侵权赔偿请求权的竞合问题。本文力求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随着社会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小学生应该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的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也是素质教育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