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学业可能自我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已有理论及研究发现对重要他人期望的感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关于父母学业期望知觉和教师期望知觉如何影响中学生的学业可能自我还需要深入研究。成就目标定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目的及意义的知觉。本研究探讨了成就目标定向在父母学业期望知觉和教师期望知觉对中学生学业可能自我的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中学生父母学业期望知觉、教师期望知觉、成就目标定向、学业可能自我的特点以及父母学业期望知觉、教师期望知觉、成就目标定向、学业可能自我四者之间的关系。使用《学业可能自我问卷》、《中学生知觉到的父母期望量表》中的学业期望分量表、《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问卷》、《四分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1096名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4所学校的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以及Process插件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第一,中学生学业可能自我的消极近端、消极远端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中学生学业可能自我总分及积极近端、积极远端、消极近端、消极远端四个维度在年级上差异显著;积极远端维度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学业可能自我总分及积极近端、积极远端、消极近端三个维度在家庭所在地上差异显著。第二,中学生父母学业期望知觉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第三,中学生教师期望知觉的学业反馈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教学互动、学业反馈两个维度在年级上差异显著;教师期望知觉总分及教师支持、学业反馈两个维度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教师期望知觉总分及教师支持、教学互动、学业反馈三个维度在家庭所在地上差异显著。第四,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成绩趋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三个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成就目标定向的掌握趋近、成绩趋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四个维度在年级上差异显著;成绩回避维度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成绩趋近、成绩回避两个维度在家庭所在地上差异显著。第五,中学生学业可能自我、教师期望知觉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上差异显著。第六,中学生学业可能自我、父母学业期望知觉、教师期望知觉、成就目标定向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第七,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在父母学业期望知觉、教师期望知觉与学业可能自我之间起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教育启示:第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中学生父母学业期望知觉水平,父母应善于发现和了解子女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去设计对其的期望,还应让孩子准确感知和理解对其的期望。第二,提高中学生教师期望知觉水平,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心意,让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期望。第三,形成合理的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父母和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定向,父母和教师应教会学生正视考试成绩,学会归纳总结,从多方面适时引导,避免学生形成回避目标定向。第四,从各方面促进中学生学业可能自我的发展,关注男生的心理健康及农村地区的教育,对于初二现象予以重视,提供给学生更好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