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20世纪的发展,我们的物质文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和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也正面临精神的沙漠荒芜和人文的损失。面对着种种问题的产生,人类认识到: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在自发和盲目的发展状态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要解决发展问题,我们需要来自伦理道德方面的力量——发展伦理。只有加强对公民的发展伦理观教育,转变他们的观念,才能真正的去解决发展问题。地理学科是一门既研究地,又研究人的科学,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地理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协调人地关系,使自然、社会和经济实现协调发展,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地理学与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其协调为主线的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进行发展伦理观教育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本文尝试从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入手,总结出地理课程中存在的发展伦理观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渗透途径将发展伦理观的思想渗透到中学地理教学中,以便培养学生能够从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的观念出发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的和科学的发展观。本文在结构上主要有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本文写作的理论基础,包括德性伦理、生态伦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第三部分是对发展伦理做了一个简要的概述;第四部分从学科特点、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三个方面分析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发展伦理观的可行性;第五部分系统地总结了初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发展伦理观渗透的素材;第六部分是本文的写作重点,选取了适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发展伦理观的途径;第七部分是对所选取的教学途径的效果评估,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选择适当的途径,将发展伦理观的思想渗透到中学地理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建构起符合发展的伦理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人地关系协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