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述评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so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全面爆发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走上奋起反抗的大舞台。抗战大后方为继续坚持抗战,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1939年重庆国民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就是其经济举措之一。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强调奖励生产、开发资源,不断给予前线财力物力的供给。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成为大后方建设、全民抗战救亡大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间接上有助于国防经济建设,加快了抗战大后方经济发展的步伐。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简单的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与方法。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述论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兴起的背景。从“中日战争发展态势”,“战时经济形势的严峻”、“国民政府战时政策的调整”三个角度来阐述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召开的大环境。战争形势的恶化,国民政府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并及时调整了战时政策,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的召开就是调整战时经济的具体表现。第二部分论述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的筹备及召开。首先从会议规程、出席对象、议事规则及活动经费四个角度来回顾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的筹备内容,其次重点分析了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两次延期的具体原因,突出了会议的战时特征。最后大致略述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的召开情况,突出其社会反响。第三部分论述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提案及决议分析。从会议上主要讨论的五个小组,即农业、工业、矿业、交通、经济及其他的五个方面来分析此次生产会议的具体内容,归纳生产会议的中心思想。第四部分着重分析第一次全国生产会议的特点、局限性及其影响。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文章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升华。
其他文献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的太平洋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该会在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建立了一战后诸列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
浙江是中国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地区,在浙江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爆发的过程中,各色会党势力扮演者重要角色,而在当时众多的浙江会党当中,龙华会可以说是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一支
近代以来,伴随着国内外局势的紧张,湘、淮军的崛起,清末新军的编练,地方督抚权力大为增加,中央集权开始削弱,打破了清初以来形成的地方文武牵制、权利均衡的军政体制。武昌起
民国时期的江西,自然灾害频发。灾害范围大,破坏力强,对社会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本文从民国江西自然灾害的生态特点和分布特征入手,分析江西乡村社会脆弱前提下
抗战前的民主立宪运动在民国时期的宪政建设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运动参与的主体,知识界对立宪的探索与追求,开拓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推动了中国立宪政治的不断进步。虽然过
作为近代安徽的知名爱国人士,受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蔡晓舟的思想开放、开明。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蔡晓舟向我们描绘了他心目中的中国社会的美好蓝图,就是通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