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由于海岸线长,地理环境特殊,常年遭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严重威胁。社区是城市系统中居民活动、交往的基本单元,也是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的承灾体。立足于社区进行防台减灾建设,是减少台风灾害损失、降低相关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社区韧性因其丰富的实践意义逐渐成为社区防台减灾工作的指导理论之一。社区韧性是社区在面对外界干扰时,所具备的抵抗灾害、适应灾害、快速恢复至稳定状态的能力。相较于简单的社区防灾减灾理念,社区韧性更关注社区系统在一个较长周期内的抗灾表现。只有不断提升社区韧性,社区才能更好的应对灾害风险,进而保障整个城市系统的安全。公众对台风灾害社区韧性的感知体现了社区韧性建设对居民心理层面的影响,是防台减灾建设是否满足公众安全需求的主观评价,也是社区治理中“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在韧性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现有文献表明,社区韧性通过被居民感知进而影响居民的认知,这种认知影响居民的防台减灾决策和行动,对社区韧性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社区韧性感知评价是提升居民认知的基础工作。目前社区韧性感知评价文献以国外研究为主,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模型,未能全面体现社区韧性的内涵,且存在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偏重影响因素讨论,缺乏感知现状评价;难以应用于中国社区治理情景和防台减灾实践等问题。因此,亟需构建科学评价我国社区韧性感知现状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并开展相关的案例研究。为此,本论文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开展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研究,评价公众对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现状并识别社区韧性感知的关键影响因素。首先,以韧性理论与环境知觉理论为指导,构建基于社区资本、社区韧性能力、社区韧性感知三层级递进的社区韧性感知理论模型,从建设性感知、效率性感知、自发性感知、灾害性感知、长期性感知、组织性感知六个维度出发构建公众对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的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其次,随机选择台州市的温岭、椒江、临海、天台等典型县(市、区)的社区,开展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搜集数据,进而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FPPSI)评价公众对台风灾害社区韧性的感知现状。最后,本论文根据当前研究文献,结合中国社区治理特色和实地调研提出两大类可能影响社区韧性感知的因素,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识别社区韧性感知的关键影响因素。本论文研究发现,台州公众对台风灾害社区韧性的感知程度普遍偏低。从居民主观感知的视角而言,台州部分社区存在灾前准备和灾中响应效率低下、居民收到台风预警不及时、社区各主体抗台风积极性不高、居民对抗灾设施和防台风预案不了解、社区日常的抗台风人财物建设不足等问题。本论文进一步发现,社区特征方面,如社区与海岸线距离、社区占地面积、地下室数量与汽车出入口数量、小区建设年份、小区总户数等因素与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显著相关;个体特征方面,个体的社区活跃度、社区安全感、台风教育、台风前准备行为、社区内生活时间与社区韧性感知显著相关。此外,本论文认为台风灾害的严重性、抗台风的硬件建设和抗台风软件建设是决定社区韧性感知的关键所在。基于研究结果,本论文分别从激发公众防台减灾自发性,加强防台减灾实战演练;强化社区组织运行效率性,全面加强基层社区防台减灾及时性;关注社区台风灾害严重性,重点留意高风险特征社区;加强防台减灾长期性建设,提升公众的社区活跃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社区防台减灾工作的对策建议。本论文构建的台风灾害社区韧性感知评价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丰富了现有的社区韧性研究,为后续不同灾害类型、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社会背景的社区韧性感知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本论文的研究同时有助于从公众感知的视角识别现有社区韧性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为社区韧性建设提供指引,以针对性地构建对策提升社区韧性,增强公众的社区韧性感知水平,提升公众在社区韧性建设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