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题背景跨入2005年,我们已进入后WTO时代。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出口贸易国。中国GDP以平均每年9%左右的高速增长和外汇储备的急速增加都部分得益于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近年来的资本积累也大多是通过对外贸易来实现的。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国现阶段,出口贸易确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之一。正确认识出口贸易的任务和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属性和它的出口贸易前景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蓬勃发展是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分不开的。以发展的眼光看,学者们一致认为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的优势是暂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生产对就业的贡献有目共睹,大量的此类产品的出口必然导致各国保护本国弱势产业形成的贸易保护政策的阻扰,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由于附加值偏低,赢利空间有限,长期出口贸易产业结构的固化,也就是长期处于垂直型国际分工链条低端容易形成“比较利益陷阱”,使我国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殖民地。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工标准的提高也是对劳动力低成本的严峻挑战。(三)印度、马来西亚等一批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发展迅猛,很容易替代中国成为西方国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新的目标国。也就是说当前情况下,在保有目前现有的出口贸易优势前提下,今后我国企业重点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以什么样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角逐利润是现阶段我国发展出口贸易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始于“产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历经“中小企业淘汰论”,“中小企业存在论”和当代的“中小企业发展论”几个时期。学者们对中小企业存在领域、支持系统(即中小企业政策研究)的研究成果“浩如烟海”。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概念。中小企业的特性总体上是鲜明的。它的高成长性和高死亡率令人关注。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它们是许多成功大企业的孵化器。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明显:它们机制灵活,对市场反映灵敏。管理更易于扁平化,所以效率更高。中小企业的劣势也是明显的:它们规模较小,资金、技术实力弱,成本偏高;它们缺乏规范操作,信用等级偏低,在融资等方面受较大的瓶颈制约;中小企业信息相对闭塞,人才匮乏等等。随着国家外贸经营权登记备案制的实行,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方面的自由度增大。中小企业出口及风险问题就成为国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