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及其超声速流动控制机理研究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对于保证飞行器的飞行安全性、改善飞行器可操纵性和提高飞行器推进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主动流动控制的实际应用则取决于高性能主动流动控制激励器的发展。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以其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工作频带宽、无机械活动部件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已成为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作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一种,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兼具有合成射流激励器无需气源与管道的零质量通量特征和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诸多优点,而且可以产生速度高达每秒数百米的高能射流和强度较大的“前驱激波”,在超声速/高超声速主动流动控制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能,极有可能成为高速流场主动流动控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工程应用的突破口。针对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机理及其在超声速流动控制应用中存在的科学问题,本文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以常规两电极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全面系统研究为基础,以提高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工作特性和实现高速流场有效控制为目标,积极开展新型三电极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激励器和基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超声速流动控制机理研究。基于气体放电的热效应作用机理,并结合局部热力学平衡等离子体物理假设,建立了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唯象能量沉积模型,分析了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完整周期内的流场变化过程和速度特性,提出了饱和频率这一激励器工作特性重要参数。数值结果表明两电极等离子合成射流激励器工作过程中,电能-热能和电能-射流动能的转换效率分别约为5%和1.6%。实验验证了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快速的流场响应能力,容性电源供能的两电极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电容-电弧能量的转换效率约为20%。激励器出口直径和腔体体积的增大会降低形成射流的速度,随着放电频率的提高,激励器工作频率对射流特性的影响效果减弱。通过在两电极激励器结构中引入触发电极,并改进激励器电源系统,设计了一种新型三电极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激励器。三电极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激励器可以有效降低激励器工作击穿电压,减小电源体积和功率,易于激励器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在相同工作击穿电压条件下,三电极激励器可以增大放电电弧长度,实现激励器腔内气体的充分加热,提高射流形成能力。三电极激励器电容-电弧能量转换效率可以提高至约80%,较两电极激励器增大了约4倍。相同电容能量输入时,三电极激励器可以形成速度更高、“前驱激波”强度更大的等离子体高能射流,即三电极激励器具有低能耗、高能效的工作优势。三电极激励器工作过程中的电弧能量和腔内气体初始内能之比(Q/E)是三电极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流场特性的重要影响参数,大的Q/E可以产生速度更大的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和强度更大的“前驱激波”。对比研究了不同低气压环境条件下两电极/三电极激励器工作特性,并着重分析了p=0.13atm时三电极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流场结构和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环境压强的降低,两电极/三电极激励器工作击穿电压及放电峰值电流同步减小,但各气压条件下两种激励器电容-电弧能量转换效率基本不变,分别维持为约20%和85%。在p=0.6atm和0.1atm时,两电极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具有最大的射流速度峰值,但各气压条件下“前驱激波”速度恒定,约为345m/s。三电极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及“前驱激波”速度均不随气体压强的改变而变化,但“前驱激波”强度在p=0.6atm时达到最大。随着电容能量的增加,三电极激励器电容-电弧能量转换效率降低。随着电容增大和激励器腔体体积的减小,三电极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及“前驱激波”速度增大,但增加速率逐渐减小。开展了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与超声速横向主流相互作用过程研究,提出并验证了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激波控制的波控和涡控双重作用机理,揭示了激波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在Ma2的超声速主流中,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可以产生稳态射流条件下当量射流压比为4的斜激波角度,产生射流通量比为1.1的射流穿透度。超声速主流中,射流干扰激波前后的压强变化可以减小受控激波前后压差,从而起到激波控制的波控效果。近壁面高温射流对边界层的的动量注入和对主流的热阻塞作用,具有改变激波角度、降低激波强度的涡控效果。布置于分离激波上游的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具有更好的激波控制效果,而随着射流倾角的减小,激波控制效果降低。
其他文献
非公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非公经济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壮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贵港市对非公经济发展作了积极
作为一种广义的图像恢复,图像修补是利用受损区域周围的图像数据修复、填充受损区域图像数据的技术。本文介绍基于RBF-BP神经网络开发的图像自动修补系统,应用以Matlab为平台开发的仿真模块对图像受损区域的修补进行仿真。基于RBF-BP神经网络的修补技术弥补了RBF和BP网络修补的缺点,集两者的优点为一体,为图像修补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更方便、有效的方法。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计算、Mo2C-Si扩散偶实验、MoSi2-SiC复合材料固态置换反应原位制备研究以及MoSi2-SiC复合材料组织性能测试分析,获得了以下成果: 1.Mo-Si-C三元系稳定性化
在M/M/c/K排队模型基础上增加了不耐烦顾客、(e,d)策略及单重休假策略,提出了一个拟生灭过程模型.利用矩阵几何解方法给出了系统稳态队长分布、服务台全忙条件下排队顾客数的分
本文对整流发电机中均衡电抗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做了分析,并提出设计要点。同时指出了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研究具有正负系数的连续变量的非线性差分方程解的零点分布,并得到了方程所有解振动的充分条件,所得结论改进和推广了已知的一些结果。
现代医学分科日益细化,很多医院更是设置了老年科。那么,设置这个科室有何意义呢?$$ 单一病选专科,多种病选老年科$$ 仅患单一种内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到专科或到老
报纸
本文在航天应用环境下,以航天光学遥感器内部机械电子结构为基础,借鉴EMC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来构建适合于EMC分析、测量和优化设计的策略,采用模型分析法来研究EMC问题,对电磁
鉴于有壁面注入通道空间流动在发汗冷却、多孔介质通道空间流动、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流动、内弹道设计、燃烧及稳定性研究中的重要性,本论文主要针对典型的带壁面注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