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之一,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整个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中,公共租赁住房相对于其他保障性住房而言,能切实可行、见效迅速地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因此,我国正逐步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的公共品特性,导致了住房保障领域存在着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公共决策局限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住房保障工作的公平与效率,在公平与正义得到弘扬的当下,住房保障领域的公平与效率显得愈加重要。广州市是我国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公平和效率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广州市为例,具体分析该市公共租赁住房补贴模式中公平与效率的问题。首先概述了社会保障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公平分配理论、消费者效用等理论,在充足的理论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及广州市的住房保障工作进程,然后对广州市现行的公共租赁住房补贴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公平视角上看广州市现行的公租房补贴制度,存在着资格审核起点不公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广州市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保障力度存在差异,青年群体住房困难问题较突出等;其次,本文结合2016年度广州市公租房实物配租的数据,分析了公共租赁住房补贴分配的过程及分配结果的不公平性。在效率视角上,本文先分析了公共租赁住房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实物配租效率,随后通过效用评价模型,比较分析不同补贴模式下保障对象的居住水平和福利水平,得出了货币补贴能有效提升住房保障福利水平、货币配租能提升居住水平的结论。最后,本文结合德国、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发展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增进广州市公租房补贴公平性和效率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