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宪政文化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ibi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于宪法和宪政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同时,完善宪法、建立宪政也是我国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目前我国的宪政研究大多以西方宪政为样本,对于中国宪政发展的本土环境研究相当缺乏。这使得西方先进的宪政理念和完善的宪政模式始终无法在中国“嫁接”。所以应该对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宪政环境和中国宪政的本土资源进行恣意的分析研究,寻找中国的宪政道路。西方的宪政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开始孕育,在经历了中世纪的蛰伏和萌发后。终于在立宪主义时代开出了灿烂的宪政之花。西方宪政的形成发展历程延续了几千年,始终没有中断,这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基督教的幽暗意识是西方宪政的文化根基,也决定了西方宪政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模式。契约理念深植于西方的社会生活中,成为西方宪政的逻辑起点。对人的关注是西方宪政的内容核心。政治权力多元的传统是西方宪政分权与制衡机制形成的现实基础。与西方不同,中国的宪政文化发展历程是从引进西方的宪政制度开始的,它始终受到“富强为体、宪政为用”这一宪政文化模式的制约。封建中国与现代文明社会在价值观念、规范体系、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两种文化在中国宪政的推进过程中不断产生碰撞、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宪政文化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无情的消解。因此,分析现有的宪政发展模式和宪政发展因素,构建中国的宪政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决定了不同的宪政建设路径。在中国历史上,照搬照抄西方宪政模式的做法,使我们与宪政目标的距离越来越远,更谈不上宪政的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宪政文化发展的物质土壤;继续推进法治进程,建设法治国家。对于西方国家宪政实践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应该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予以吸收和借鉴,探求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宪政之路。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强直性脊柱炎(hnkylosingSpondylitis,简称AS)患者进行调查
【摘要】小学三四年级的阅读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为学生提供民主的阅读氛围,并辅以相应的阅读水平的测评机制,最后要倡导学生总结经验、分享心得。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氛围测评机制经验分享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正在取代长久以来的教师满堂灌模式。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已成为和谐的、互动的一个有机整体。《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属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牛理阶段处于发育高峰时期,而心理阶段处于“断乳期”,因此,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存在着令人担心的问题。青少年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
内容简介本书共八章,分基础篇和提高篇。基础篇包括数学、模型与数学模型,轮廓模型与量纲分析,拟合模型与最小二乘法,机理模型与平衡原理;提高篇包括规划模型与问题的优化,图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常规心电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缩短院前急救出车反应时间的价值。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评选活动主题,针对缩短院前急救出车反应时间为活动主题,对院前急救出车反应时间的现状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