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1+1+1”签约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提供方法及思路。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某居委社区高血压患者452例作为对象,根据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54例)和签约组(n=2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高血压管理模式,签约组为“1+1+1”签约管理模式,两组均完成6个月管理,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管理前、管理后6个月自我效能进行评估;采用血压测定仪测定两组血压水平SBP(收缩压)、DBP(舒张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签约组和对照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评估;采用通用调查问卷对两组管理前、管理后6个月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生活方式现状、规律服药率、患者满意率进行调查;记录两组管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结果1、两组管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签约组管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管理后6个月SBP(129.46±10.43vs169.49±14.39)、DBP(90.41±7.34vs98.43±8.51)控制水平低于管理前6个月(P<0.05);签约组管理后6个月SBP(129.46±10.43vs 154.39±12.31)、DBP(90.41±7.34vs96.34±7.98)有效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管理后6个月心理波动水平评分低于管理前(P<0.05);签约组管理6个月心理波动SAS(42.16±5.29vs62.14±5.43)、SDS(39.61±4.46vs45.79±5.3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管理后6个月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危害性、社区管理方法、定期复查及血压监测的知晓率均高于管理前(P<0.05)且签约组管理后6个月高血压相关知识(281(94.30)vs130(84.42))、高血压危害性(288(96.64)vs135(87.66))、社区管理方法(290(97.32)vs132(85.71))、定期复查(286(95.97)vs129(83.77))及血压监测知晓率(294(98.66)vs134(87.01))更优于对照组(P<0.05)。5、签约组管理后6个月生活方式改善率、规律服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6、签约组管理后6个月管理方法、管理形式、管理效果、服务态度及血压控制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7、签约组管理后6个月脑卒中(0.67vs1.95)、心肌梗死(0.34vs1.30)、心力衰竭(1.01vs1.95)、慢性肾脏病(CKD)(2.01vs5.19)及视物模糊(2.01vs5.19)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8、两组管理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签约组管理后6个月生理机能(87.49±6.64vs73.25±5.61)、生理职能(85.21±6.43vs77.84±6.13)、躯体疼痛(89.45±6.67 vs78.45±6.54)、一般健康状况(86.56±6.45vs78.41±6.75)、精力(87.12±6.62 vs75.49±6.51)、社会功能(84.57±6.12vs75.64±6.13)、情感智能(86.74±6.51vs79.45±6.12)及精神健康(88.35±6.30vs78.46±6.21)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1+1+1”签约管理模式用于社区高血压管理中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心理及生活方式,提升整体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