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幼儿期道德发生、发展及主动建构的幼儿园道德教育。目的是能为当前我国幼儿园道德教育工作的改进提供一些理论观念及实践建议。
文章通过对“道德”概念的分析引出道德的两种存在形态: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认为道德应当归属于个人,通过个体白觉地认同道德准则并主动地在实践中形成稳定的德性,实现“道”与“德”的统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幼儿园道德教育的问题,指山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缺失对儿童主体的尊重。
幼儿园道德教育是遵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道德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教育者与儿童主体间相互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教育者发挥教育主体作用,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成为道德学习主体的教育过程。幼儿园道德教育过程是儿童主动建构道德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教师、同伴的对话、交往中进行;儿童道德建构的过程不是脱离实际进行的,而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在生活中进行;儿童的道德建构不是对道德规范的简单学习,而是关于自身道德动态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发展。并对儿童主动建构的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实施条件提出建议。
总之,幼儿期是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我们应结合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和年龄特点,注重价值引导和对幼儿主体的尊重,为其以后的道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