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经典术式。目前体外循环技术使得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内直视手术越来越成功,但是体外循环术后过量出血仍是主要并发症之一。本课题旨在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血小板计数及凝血指标的变化,以便指导临床及早干预减少术后胸腔血性引流量。方法:选择60例择期进行心内直视手术且心功能Ⅰ-Ⅱ级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体外循环组为法洛氏四联症患儿(TOF组)及室间隔缺损患儿(VSD组)各20例,非体外循环组为动脉导管未闭患儿(PDA组)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24h、48h及72h观察并记录三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同时观察并记录术后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的胸腔积液引流量与临床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1.体外循环术后即刻至术后48小时TOF组患儿与VSD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均较PDA组患儿低,其中TOF组患儿减少更明显。TOF组患儿术后72小时血小板计数恢复接近正常水平,VSD组患儿术后24h恢复至王常水平(>100×109/L)。2.体外循环术后即刻至术后48小时TOF组患儿与VSD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指标均较PDA组患儿明显升高(p<0.05),其中TOF组患儿升高更明显。TOF组患儿与VSD组患儿纤维蛋白原指标均较PDA组患儿明显减少(p<0.05),其中TOF组患儿升高更明显。VSD组患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指标术后24h恢复早于TOF组患儿。3.体外循环术中TOF组患儿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于VSD组患儿,且TOF患儿肛温低于VSD组患儿(p<0.05)4.TOF组患儿及VSD组患儿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明显高于PDA组患儿(p<0.05)。结论:1.体外循环可以使VSD患儿及TOF患儿的血小板计数下降,VSD患儿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早于TOF患儿。2.体外循环可以使VSD患儿及TOF患儿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升高。3、体外循环时间、温度是影响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增加纤维蛋白原减少的高危因素,并增加患儿术后血性胸腔引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