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汉江中下游地区集中了湖北省1/3的人口和46%的工业总产值(2000年),是湖北省的精华所在。但是该地区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客观情况,并且长期以来处于严重的洪水威胁之中,从而减缓了城市化进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彰显投资带动效应、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刺激当地经济发展。防洪标准提高、移民安置建镇、工程配套服务,经济加速发展都将大力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但水资源总量减少产生的不利影响亦非常明显:中线工程一期(2010年)从丹江口水库调水95亿立方米,约为汉江襄樊段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5%(沈晓鲤,2007)。汉江水资源的大量调出,势必对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根据近年实测数据:汉江中下游“水华”、“藻潮”出现频率加快,随着干流水量减少,水环境容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陈松平,2005)。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与水资源总量减少、水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必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格局,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性。从已有的研究上看将汉江中下游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水资源总量减少的矛盾进行系统研究尚不多见,基于空间分析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仍值得深入开展。所以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该区域在城市化加速发展背景下,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进行定量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采用层次分析法寻求和论证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主要研究结论:(1)武汉的工业、生态用水量,襄樊和荆门的农业用水量是影响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主要因素。在水资源量大幅减少情况下,必须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才能保障城市化的稳步发展;农业用水定额是影响今后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最主要因素;工业废水排放是水质恶化的最主要原因;用水效益的提高取决于第三产业的发展。(2)由于长期以来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该地区水环境压力巨大,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在影响水资源供需平衡各因素重要性排序中:武汉市生态用水的重要性高于其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性。这既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是对过去大肆破坏水环境的一种补偿。排序显示:武汉市的第三产业产值和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两项指标在影响水资源供需平衡方面的重要性基本相当,说明其第二产业废水排放对水环境破坏非常严重,足以抵消第三产业的用水效益。(3)所以在水资源总量大幅减少情况下,要保障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更为迫切的是要保护极其脆弱的水环境,在提高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同时,推广循环用水,减少废水排放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