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伊始,上海市开始了一个名为“一城九镇”的郊区城镇建设试点计划。计划吸引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众多的规划师、建筑师参与设计,产生了多样化的设计成果。同时,计划拟定“指向性风格”的做法也引起了专业界的争议与批评。作为一次同时起步、分布较广、规模庞大的城镇建设实践,在当今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一城九镇”的城市形态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试图将“一城九镇”视为一个完整的研究对象,在城市空间结构、公共空间形态设计等方面展开讨论。 论文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实例解析,以城市设计的原型运用为观察视角,解读与分析10个城镇空间形态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为实例城镇城市设计的类比分析,以类型学方法,对10个实例的空间结构以及广场、街道、公园等公共空间进行横向的对比,从中归纳出设计的形态类型。 通过两个部分的论述,本文试图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一城九镇”的城市设计利用环境的地景元素,借鉴传统城市设计、新城规划理论,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多种形态原型,在于法上体现了类型的多样化;第二,具有可识别性、紧凑性、多样性的空间形态设计增强了郊区城镇的吸引力,也为可持续发展城市形态的探索提供了实践;第三,基于原型观念的创新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城市设计方法,但对缺乏地域性考虑的原型移植,特别是对“指向性风格”的移植方式应成为今后郊区城镇建设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