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作品中人物的经历背景和作者本人的非常相似。小说描写了阿富汗近代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和特定的社会文化特征,在叙述话语、自我建构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文本生成的语言和象征,具有特定历史特征,而情节编排有意识地呈现出独特的意识形态。小说通过讲述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的童年往事和成年后对儿时过错的认识,表现出了心灵救赎的主题思想。以背叛和救赎为主题,小说既表现了人物命运的戏剧性,又体现了作者从美国文化视角对阿富汗灾难深重的历史进行了分析,表现了阿富汗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结构。本文主要运用拉康的镜像和他者理论,从自我困惑的危机出发,对阿富汗动荡的历史进行了描写,从而重新建构了阿富汗的历史;从叙述者的困惑和自我建构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主人公的罪孽和自我拯救进行了解读,说明自我和他者的关系的体现。本文第一章介绍了《追风筝的人》的故事情节和小说作者生平和其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拉康理论,对镜像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对自我和他者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主要是从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角度,介绍了他和哈桑的关系,解读了他的罪孽和救赎。第四章从小说叙述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叙述者的心里压抑和通过写作进行的自我建构。第五章则从阿富汗的历史出发,分析了阿富汗社会矛盾和动荡的原因,指出阿富汗人对和平安定的回归的向往,从而对阿富汗历史的建构。第六章为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