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各科教学大纲和教育方针,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德育未获得应有的地位,德育效果的落实面临挑战。传统的正面说教训导的德育方式对新时代德育现状已无法对症下药,德育已不是单纯的政治课所能完成的任务,语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学科;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古诗文,更是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和德育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功利化、工具性等思想成为社会潜在的主流意识,尤其是部编本颁布以来,社会越发注重人性的塑造和意识形态的建设,但德育实效性却越发淡化,古诗文德育实效发挥不够充分是其中重要一环,这种现象在各种条件都相对薄弱的农村尤为突出,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所以本课题主要研究农村初中古诗文德育价值的深化问题。本课题通过调查和访问学生、教师、家长三者对古诗文与古诗文德育实效的态度和评价,得出“农村初中古诗文德育实效低”的结论,这里的“低”并非指古诗文自身德育价值低,而是指古诗文德育实效发挥不够充分。古诗文自身的德育价值不言而喻,但受古诗文自身的认知难度、农村古诗文德育困境、农村教师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使古诗文自身的德育效果难以充分发挥。面对农村初中古诗文德育实效现状,尝试从教师、社会和学校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利用古诗文课堂教学提高德育实效、完善农村初中古诗文德育落实的保障机制、加重古诗文德育评价分量。在利用古诗文课堂教学提高德育实效方面,语文教师要做到:通过多形式文本解读落实古诗文的德育、通过文化传统回归加强古诗文的德育、通过学生灵魂塑造坚定古诗文的德育和通过课堂教学各环节渗透古诗文的德育。在完善农村初中古诗文德育落实的保障机制方面,尝试完善农村初中古诗文德育落实的师资保障和环境保障。在加重古诗文德育评价分量方面要注意在古诗文德育评价的方式和内容上做探索。研究农村初中古诗文德育实效,在指导古诗文教学、改善农村德育现状、提升国民素养、应对德育时代挑战等方面都有一定意义,同时还能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导向。新时期关注农村初中古诗文德育实效重要且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