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鲕状赤铁矿资源丰富,由于其嵌布粒度极细,矿石结构及构造复杂,伴生大量的低硬度粘土矿物(浮选过程中,大量的钙镁等离子溶出),有害杂质磷矿物(磷灰石)含量高,开发利用难度大。论文以鲕状赤铁矿脱磷为出发点,研究了赤铁矿和磷灰石的基本浮选行为;系统考察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调浆体系下,钙离子、镁离子和铁离子对赤铁矿和磷灰石浮选分离的影响;通过动电位测试、ICP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及浮选溶液化学计算,确定了三种离子在浮选分离中的作用机理。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矿浆的pH和捕收剂的用量对赤铁矿和磷灰石的浮选回收率有显著的影响。NaOH做pH调整剂时赤铁矿和磷灰石的可浮性较Na2C03好。赤铁矿和磷灰石在酸性和强碱性环境中的可浮性差异较大,有分离前景。2、“油酸的离子-分子缔合物”是油酸钠在赤铁矿浮选过程中的重要组分;碱性条件下,钙离子作为磷灰石表面的活性质点,油酸钠在磷灰石表面发生化学吸附,生成油酸钙,这是油酸钠浮选磷灰石的重要因素。3、在强碱性条件下,钙镁离子能活化磷灰石的浮选并抑制赤铁矿的浮选;铁离子会抑制磷灰石的浮选,对赤铁矿的浮选行为影响较小;"NaOH-金属离子”体系和“Na2C03-金属离子”体系中,金属离子对磷灰石和赤铁矿浮选的活化或抑制作用与金属离子在平衡体系中的优势组分有关,钙镁金属离子羟基络合物的生成增加了磷灰石表面的活性质点活化其浮选;铁离子则形成了氢氧化铁沉淀,不会增加其表面的活性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