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为教育目标的,国内外众多科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发现:科学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帮助学生领会科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但是基于文献分析,发现国内以往研究科学史教育多是关于思辨性质的意义层面或原则层面。那么,我国初中理科新版教科书中科学史内容的呈现是否充分?初中理科教学中科学史教育现状如何?有哪些因素影响科学史教育的实施?前人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探讨,同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初中理科新课程标准(物理、化学、生物)中科学史教育内容进行简析;其次,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7—9年级分科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化学、生物)中科学史的呈现情况,力求为初中理科教科书中如何融入科学史提供参考和借鉴;再次,对理科教研员、初中理科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科学史教学的现状。最后,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初中理科课程与教学中科学史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统计分析表明,新的初中理科课程标准(物理、化学、生物)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涉及了更多的科学史内容,但对教科书中选择科学史内容的原则以及对科学史教学要求不明确,并且对利用科学史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体现不明显。从整体上看初中理科教科书对科学史内容的呈现情况不佳,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科学的发展、科学家的形象,进而不能很好的领悟科学的本质。调查分析发现,教师对科学史教育作用的理解以及运用科学史教学的目的还局限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方面。虽然,升学压力大,教学任务重仍然是制约科学史进入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因素,但教师自身科学史知识的匮乏以及缺少科学史教学案例也是影响科学史教学的重要原因。学生对科学史教学是持认同的态度,但他们仍希望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科学史,对科学史学习缺少主动意识。科学家的生平轶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认为科学史学习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对科学史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对科学发展过程的了解感受不深。根据以上调查统计分析,本文提出了改善和加强初中理科课程与教学中科学史教育的相关建议:第一,进一步明确初中理科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史教育的要求;第二,完善初中理科教科书中科学史的编写;第三,在理科教学中强化科学史教学;第四,全面提高初中理科教师的科学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