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与效果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ying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建议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听说教学模式(CALL),改进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国内外及全国180所试点院校的实验证明CALL在英语听力教学上有一定的优势,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数调查研究立足于听力教学新模式的效果是否优于传统听力教学模式,而针对听力教学新模式的高效率与网络或多媒体的特性之间关系的研究极少。 本文作者以西安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为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选取了同一任课教师的两个教学班:网络教学模式下和传统教学模式下各一个班,共92人(实验班45人,对照班47人)对听力效果进行研究。作者首先提出三个假设:(1)英语听力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比传统听力教学效果好而且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归因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独特性;(2)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还在于有效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3)建构主义理论、图式理论与内在动机理论在多媒体辅助英语听力教学中起着促进作用。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以上假设。实验持续了一年。通过作者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及学生的期末、四级听力成绩作为试验材料,用SPSS11.5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以上假设是成立的。综合调查实验结果与现状,论文最后分析了此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提出了一个实用的听力教学模式:既融合CALL和课堂教学(FTF),也融合听说,以此来提高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效果。并对此新模式中教师、学生、相关人员给予一定的建议。此外还指出了该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其他文献
转述是学术语篇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为了“创建自己的研究空间”(Swales,1995),作者首先回顾本研究的背景,以继续前期研究,因而要大量地转述他人的观点及研究成果,并对它们做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中国大学生在英语恭维答语中的语用失误。最近六十多年来,恭维语及其答语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恭维及其答语这一对言语行为通常是约定俗成的礼貌技
二十世纪开始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变革。激烈的竞争及商业化使人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人追求自己更大的利益及更高的社会地位。结果是传统的生活方式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是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一部五幕市民悲剧,深为
尤金·奥尼尔,因其在戏剧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成为美国戏剧史上三大剧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作品,为美国戏剧的成熟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本文将以
本文从认知的视角,综合运用批评隐喻分析和语法隐喻分析两种隐喻分析模式,对中、美公司法中“公司”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做出分析,比较“公司”在两个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及其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