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禽呼肠孤病毒是鸡群中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它们除了可能造成各自的特殊病变(如肿瘤、贫血或急性死亡)外,常常以亚临床感染的形式感染雏鸡,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从而导致生长迟缓或继发性细菌感染或严重干扰对鸡新城疫和禽流感的疫苗免疫效果,导致疫病难以控制,严重限制了我省肉鸡产品的出口。为了掌握免疫抑制病的流行规律,为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从血清学和病原学两个角度同时分析白羽肉种鸡和商品肉鸡中免疫抑制病的流行情况。用ELISA试剂盒(IDEXX)对不同周龄肉种鸡中REV、CAV、ALV抗体进行了检测,在212份血清样品中,除了一个15周龄鸡群CAV抗体阳性率为75%外,其它鸡群无论是否进行CAV疫苗免疫,抗体阳性率均为100%。REV抗体阳性率在16.7%~62.5%之间;ALV(A、B亚群)抗体阳性率在0%~75%之间。用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山东省淘汰的商品肉鸡、病死商品肉鸡及淘汰肉种鸡进行了MDV、REV、CAV和ARV病原检测。结果表明:ARV主要以单一形式感染,而且在以上三种鸡群中感染率都高于其他三种病毒,在病死鸡中感染率最高,为18.60%,推测ARV是当前危害最严重的免疫抑制病毒;混合感染在淘汰肉种鸡最严重为10.25%,其次为病死商品肉鸡为7.0%。在以上基础上,为获得较完整流行病学资料,对山东省某新建规模化商品肉鸡场整个饲养周期不同日龄商品肉鸡同时进行了REV和CAV的病原学和血清学动态调查,137份病料中REV感染率为2.19%,高于CAV的感染率(1.46%)。1、14、21、28日龄REV阳性率分别为40%、20%、45%、25%,CAV阳性率分别为100%、30%、85%、30%,42日龄血清样品REV阳性率为50%,高于CAV的阳性率(15%)。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21日龄前为两种病易感时期,应加强饲养管理,避免早期感染。鉴于无REV商品化疫苗,只能加强对阳性种鸡的淘汰。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环境的消毒,防止CAV水平传播,对CAV防控很重要,本调查为下一步综合防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