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国垃圾产生量及垃圾填埋量进入了高峰期。垃圾堆体的压缩沉降可能会致使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管道的变形失效,还会导致封顶系统中的防渗层发生破裂,继而会使垃圾渗滤液发生渗漏,填埋场渗滤液也可能会通过破废弃井、损井管、引渗井等发生渗漏、地层尖灭形成的”天窗”,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事故经常发生,严重威胁地下饮用水安全。本论文是山东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七类污染源案例调查评估中的部分内容,该项目属于《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优先实施项目。本论文以一个正规垃圾填埋场和一个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污染源为案例,进行了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研究。通过调查污染源基本信息,确定污染源污染因子,采集检测地下水,理论评价分析,污染模拟预测,明确了垃圾填埋场污染源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现状、污染程度及污染范围。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正规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正规垃圾填埋场研究区地下水中超出地下水Ⅲ类标准限的指标有硫酸根、氯离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氨氮和总大肠菌群。其中硫酸根、氯离子、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氨氮和总大肠菌群最大值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V类,是主要污染贡献指标。其周边地下水综合评价指数介于7.34-7.69之间,污染控制监测井水质均为极差。由污染现状综合评价结果可知,9个监测井中大多数属于Ⅰ级和Ⅱ级,位于垃圾填埋场一厂附近的D2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为劣V级,极重污染,位于地下水水流下游方向的D9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为劣Ⅳ级,较重重污染。综合分析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已受到污染,并形成水丘,污染物向四周扩散,但污染主要沿地下水水流方向,从特征污染物检测结果来看,地下水已受到正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2)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研究区地下水中超出地下水Ⅲ类标准限的指标有铁和总大肠菌群,其中铁和总大肠杆菌群超标率为100%。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综合评价指数介于4.30-7.19之间,其中背景井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两侧的污染控制监测井水质均为较差,地下水水流下游方向的污染控制监测井水质为极差。由污染现状综合评价结果可知,4个监测点中2个为Ⅰ级、1个Ⅲ级和1个Ⅴ级。位于地下水水流下游方向的D4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为劣V级,严重污染。综合分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已受到污染,污染物主要沿地下水水流方向扩散,从特征污染物检测结果来看地下水已受到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3)利用Visual Modflow Pro4.0软件,以COD和氨氮作为溶质,对正规垃圾填埋场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污染物进行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从污染物运移趋势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的范围逐渐增大,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污染范围较大;地下水流的上游,污染范围较小。若不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还会继续加重。(4)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认为垃圾填埋场案例周边地下水常规指标超标部分是受研究区所处的水文地质的特殊性的影响,以及研究区居民的生活生产影响,其中城市污水管的泄漏、城市化粪池贡献最大。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流和泄漏,说明垃圾填埋场案例对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已经产生了一定污染。综上,垃圾填埋场案例对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确实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应对垃圾填埋场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给予特别关注,同时针对垃圾填埋场案例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污染现状,建议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垃圾填埋场污染源加以控制,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必要时可对污染的地下水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