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表面效应、光学效应以及特殊的生物亲和性,可与生物活性分子结合形成探针,用于生物体系检测。由于纳米金随其直径大小不同可以呈现红色至蓝色的不同颜色变化,而且信号稳定,肉眼可见,大大降低了对信号检测的要求,可以简化整个测定过程,这种优越性使以纳米金为探针的分析检测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项研究建立了一种合成纳米金的新方法,用葡萄糖还原氯金酸,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5~35 nm且高度分散的胶体金,并分别讨论了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用葡萄糖制备稳定的纳米金溶胶的最优条件:pH为5.0,葡萄糖与金质量比为35:1,反应温度100℃,pH值在加入葡萄糖后再调节较好。
用这种方法制得的纳米金作探针通过瑞利共振散射法定量检测盐酸普鲁卡因。在pH 3.54的酸性介质中纳米金可以与盐酸普鲁卡因作用形成体积更大的聚集体,这种聚集体的形成可以使纳米金的瑞利共振散射强度急剧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55 nm左右。在适当的条件下,散射强度与盐酸普鲁卡因的浓度成正比。采用标准加入法,对针剂中的普鲁卡因进行测定,得到满意结果,线性范围0-40μg/L(r=0.9994),检出限16 ng/L,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5%。
用这种方法制得的纳米金作探针免疫法定性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纳米金标记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后,抗原分子会识别抗体上的特异部位而发生凝集反应,形成由胶体会粒子携带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使纳米金的吸收波长发生位移。根据这一原理,对尿样中的盐酸克伦特罗进行定性快速检测。通过实验确定纳米金标记抗体的最佳pH值为7,每500μL纳米金所需抗体的最小用量为0.15μg,对尿样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检出限为0.1μg/L,定性检测的正确率达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