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分析与设计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yo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短短数十年内,Internet从一个美国政府建立的研究性网络发展成为今天全球性的商用网络,充分体现了IP技术所具有的简单性,灵活性以及良好的适应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对时延及时延抖动敏感的实时业务越来越多地在网上传输,一方面使得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但同时也引入了如何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当多种业务或多个连接同时达到某个节点,或高速链路接入慢速网络时,易引起此节点的缓冲区队列长度迅速上升而溢出,导致拥塞。拥塞又会引起网络处理延时的增加,进一步使拥塞加剧,甚至导致网络崩溃。因此,设计有效的算法控制网络拥塞,是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改善网络服务质量的首要任务。 本文首先分析了拥塞控制和主动队列管理(AQM)背景,并简单分析了各种已有的AQM算法。接着以PID类主动队列管理算法为例说明了AQM算法的实现过程。并且在静态PID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非线性PID主动队列管理算法。为了进一步理解这类算法的运行机制,在相同的网络拓扑条件下,利用仿真软件NS对这类算法进行了仿真实现与比较。 然后我们对基于状态空间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已有的大多数AQM算法在设计过程中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大时滞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并且通过仿真实验证实已有的几种基于状态空间的典型算法控制的队列在大时滞网络下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剧烈地振荡,导致瓶颈链路利用率下降和延时抖动加剧。为此,在进行了适当模型拟合处理地基础上,我们提出并设计了以下几种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1)基于积分变换和滑模控制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2)基于状态反馈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3)基于动态反馈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这些算法克服了大时滞给队列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在大时滞小期望队列长度的网络配置中表现出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已有的算法。
其他文献
本课题针对交流电网中谐波污染严重的问题,利用MATLAB的电力系统仿真元件库中的众多模型,搭建了各种仿真模型;以补偿电压型谐波源负载产生的电网谐波电流和电网谐波电压,针对
"模块化设计"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提出,它是针对常规机器人设计方法提出的一种系统设计和建立的现代方法.采用模块化方法设计的机器人系统,具有重构性好、冗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控制理论的进步,尤其是在航天、航海等事业的发展,组合导航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发展趋势,导航系统朝着大规模、更复杂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导航系
磁悬浮平台是根据磁悬浮轴承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平台.与传统的平台相比,磁悬浮平台有其独特的优点.其转子与台体无接触的特性使得转子既能实现高速度过程中的平稳运转,又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虚拟主机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的大量小规模网站的数目逐渐增多,它们对互联网的信息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非法有害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图像检索中文字信息内容获取及内容理解进行研究,分为两方面:版面分析和文字检测。重点讨论版面分析、文字检测的算法及其实现。 本文的版面分析主要针对以文字
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对无人机上智能自主飞行控制系统组成作了简要介绍,概述SINS,GPS导航原理和特点;概述了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了数据融合的结构,得到适用于智能自主飞行
入侵检测系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现对入侵信息实时检测的功能。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日益复杂和隐蔽的入侵使得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无法满足用户的
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NCS)是将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使用公共的通信总线连接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是网络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其成本低廉、
本文首先分析了三维建模技术和三维形体的表示方法,三维建模技术主要包括几何建模、运动建模、物理建模等技术。接着,介绍了三维表示技术的分类、体视投影原理及体视变换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