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扩大入路至斜坡区的重要解剖结构;通过与显微镜下乙状窦前入路至斜坡区暴露部位和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分析该手术入路的优点。材料:10具尸头标本、尸头固定架、显微镜、神经导航系统、显微器械手术包、神经内镜、内镜手术器械包、磨钻系统、光源系统、摄像系统、常规手术器械、游标卡尺、圆规、量角器、数码照相机等。方法:将10具尸头先在CT扫描下通过神经导航系统准确地将立体定向针穿刺到CCD中心点,并随机分成神经内镜组和显微镜组,内镜组暴露分为鼻腔、斜坡以及硬膜阶段,观察每阶段解剖结构,硬膜阶段测量相应的数据;显微镜组暴露分为皮瓣、骨瓣以及硬膜阶段,至硬膜阶段测量相应的数据,并与神经内镜组相比较。结果: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至斜坡区入路的重要解剖结构有鼻中隔、咽结节、蝶窦开口、翼管;神经内镜下暴露斜坡的部位是整个斜坡区及其周围,平均暴露面积是486.09±62.30mm2,显微镜下暴露斜坡的部位是一侧的中上斜坡及岩骨嵴,平均暴露面积是431.06±40.30mm2。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斜坡区能充分显露重要的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病变提供一可行的手术入路,鼻中隔和咽结节是该入路的中性结构。该手术入路对切除单纯斜坡区的肿瘤具入路短,暴露面积广等优点,适合斜坡区硬膜外的病变,以及硬膜下与脑干及相应血管神经之间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