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与重构: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农村基层政权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so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农村基层政权行政区划变动不居为问题意识和切入点,以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为着力点,以农村基层政权的生成为逻辑起点,以现代国家构建理论为分析视角,基于对河南弦乡的渊源、发展及其现状的考察,认为农村基层政权变动不居与公共权力、公民权利和民生公共品三个变量有着强相关关系,以此解释和说明农村基层政权变动不居的内在逻辑,讨论农村基层政权在现代国家构建的背景下的运行实践和活动规律,建构农村基层政权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升现代国家构建所着力解决的均衡性问题和路径选择问题。论文认为,由于处在后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层政权的运作模式、行为方式和制度安排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时期统制色彩,在“压力型体制”的政治生态情境下,基层政权行政任务不断扩张,国家权力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基层政权出现全能治理的行政模式,必然导致高额的治理成本。由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大都是由政府作为单一供给主体,没有考虑到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状况,由此产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严重失衡,造成公共服务体系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并导致基层治理成本急剧上升。在“政党下乡”和“政权下乡”的情境下,网络性权力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运作模式依然具备行政的特征。这时期的农村基层政权的设立展示了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介,公共权力、公民权利之间的相互角力以及计划经济时代全能治理行政方式的概貌。论文表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原先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之上的乡村治理结构已经很难适应整个农村治理的需要,由此出现农村基层政权的治理结构与其功能发生衍变:由于基层政权的一体化结构权力,在非制度化运作的情况下,由此形成全能治理与短缺财政的悖论,基层治理出现困境;扩展性权力的公共性、服务性与合法性受到严重消弱或者丧失,扩展性权力的不断衍变与农村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了结构性矛盾,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出现困境;网络性权力中“自治”与“官治”出现张力,民主选举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出现失衡与脱序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基层政权的治理结构没有处理好公共权力、公民权利与民生公共品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由此农村基层政权的重构问题提上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最后,论文分析到,农村基层政权公共权力的运行、公民权利的实现以及民生公共品的提供,都应该随着现代国家构建的进程应不断完善其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以及行为方式,从原先的全能政府、失责政府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转变,从管理职能为主向服务职能为主转变,村民自治向村民权利保障和社区重建的方向深化与提升。由此,提升本研究的主题,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必须兼顾公共权力、公民权利以及民生公共品的三者关系,使政治、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达到民族—国家、民生—国家与民主—国家的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局面。
其他文献
一、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存在的缺陷财政部对增值税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统一与规范,要求增值税核算采用价税分离形式,这更多地体现了税法的要求,但背离了增值税的会计内涵和会计核
<正>新公共管理运动下,政府管理的侧重点由只注重投入的传统官僚体制模式转变成追求"三E"(经济、效率、效能),重点关注绩效、投入产出和战略管理的公共管理模式。我国近年来
罗布人是维吾尔族中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物质民俗文化。罗布人物质民俗文化是罗布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处理具体事宜的观念和行为。它
1958—196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大跃进时期。这一时期浮夸风肆虐泛滥,盛极一时。这不仅是大跃进运动的重要特征,也是大跃进运动中出现的严重问题。本文选取浮夸风作为研
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水平低下等问题,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以此为题,撰写学位论文,显然具有
近年来,由于可以促使农作物增产和品质的改善,稀土微肥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生物机理的研究表明,稀土离子在合理浓度下使用,可以改善农作物抗病毒的能力,可以促进光合作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对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的新思路,被广泛应用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对邙山镇六村居民点整治"迁村并点"的规划方案加以研究,探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