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意志语气句的主语人称限制对比研究 ——以“要”和「(よ)う」为中心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48291485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气的研究是涉及多方面的课题。近年来,在中日语学界,语气的定义、体系构造、表现形式的功能以及语法特征等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另外,汉语和日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其语气在表现形式、性质、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关于中日语气的对比研究也是层出不穷。然而关于语气对人称的限制这一方面的对比研究,笔者至今未找到相关文献。众所周知,语气对于人称的影响是一种语用现象。句子是言语活动的基本单位,人们使用句子进行言语活动,而实现这一言语活动一般都需要具有当事双方,即说者和听者。因此,人称这一表示言语活动当事者即说者和听者的语法成分,当然会对句子的认知方式和发话态度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人称和语气具有重要的关系。本论文将基于以上相关关系,从意志语气出发,选取汉语意志助动词“要”以及日语意志助动词「(ょ)ぅ」为研究对象,对比考察二者所表示的意志语气句的主语人称限制。汉语意志助动词“要”具有多层语义,不同的语义也决定了其语气的多重性。“要”表示意志和意愿、义务、认识语气,也有学者将认识语气排除在外。但是意志和意愿语气是普遍被认可的。日语意志助动词「(ょ)ぅ」也包含多重语气,意志、劝诱、命令、愿望,但最基本的是意志语气。另外,根据词典,表示意志语气的“要”翻译成日语的表现形式有「(ょ)ぅ」 「(ょ)ぅと思ぅ/思つてぃゐ」「たぃ」 「する」等。同样,表示意志语气的「(ょ)ぅ」所对应的汉语表现有“要”“想”“吧”等等。这些翻译过来的词语本身语义不尽相同,侧面说明同一语气表现形式所表达的意义也会存在差异,所以在不同的语言和语用环境中,必须正确理解中日语气的形式和意义内涵,才能达到准确交流的目的。而实例证明,即使是表示意志语气,“要”所在句子的动作主体即主语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是第三人称,但是以「(ょ)ぅ」结句的句子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也就是说二者所在的意志句存在不同的人称限制。本论文将以既往的中日语气定义和体系构造为基础,以中日对译的文学作品、词典、语料库等为语料来源,从中选取表示意志语气的“要”与「(ょ)ぅ」的例句,从人称限制这一视角出发,在具体语境中对比研究汉语“要”和日语「(ょ)ぅ」所表示的意志语气句的主语人称限制,找出异同点并探究其原因。中日语气和人称的对比研究是语言教学实践的客观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日意志语气,并结合人称限制进行的对比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国的日语教育提供一些思考和帮助。本论文由六个部分构成。「はじぁに」的部分主要说明了选题的理由,介绍了既往研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叙述了本稿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构成。第一章概述有关中日语气的定义和表现形式。第二章主要分析“要”和「(ょ)ぅ」所表示的各类语气。第三章则对比分析了“要”和「(ょ)ぅ」的意志语气句的主语人称限制。第四章从句子成分的添加、语气转移等角度探讨了“要”和「(ょ)ぅ」意志语气句中主语人称限制得到解除的条件。「終ゎりに」的部分则是对本论文的概括总结。
其他文献
教育要面向信息化、面向现代化。教育大数据趋势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需求日趋强烈。开展MOOC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提供质量优异的教学内容,更需要获取数据驱动型教学的过程性、总结性分析结果,使分析结果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纽带。促使教学者有效地掌握课程动态,实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正确地引导学习者学习过程,这些分析结果对于学习者则是最直接的学习反馈,有助于学习者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在MOOC课程教学过
二战后,对于历史的反思成为了德语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主题。家族以及国家的过往对个体及其后代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家族小说也因此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和欢迎。传统家族小说主要以二战或大屠杀为背景,通过对先辈生活的回忆实现对历史的重构,并对后代当下的生活进行反思。从最开始对父辈“罪”与“责”的反思到从历史的重构过程中寻求身份认同。2005年德国图书奖获奖作品《我们过得还行》是奥地利作家阿尔诺·盖格尔于2005年
生态移民工程是保证生态环境脆弱区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态移民在改善移民迁出区资源环境配置格局的同时,势必会给迁入区生态系统带来压力。农户作为生态移民政策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和决策主体,是影响生态环境的最重要单元,科学测度农户对环境的影响,并找出缓解生态压力的对策,对移民迁入区人地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上世纪90年代为集中安置典型喀斯特山区移民而设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但是中国许多可耕性土壤中氮素都成为限制因素。选择耐低氮能力强的作物进行种植,不仅可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还可以控制氮肥用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苦荞是贫瘠地区重要的杂粮作物,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其生育周期短,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但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抗瘠能力有所差异。因此,为了探究不同耐瘠性苦荞对土壤低氮胁迫的
生猪养殖业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村家庭基本生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生猪养殖产业缺乏有效管制的大环境下,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废弃物的激增,给养殖区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早在80年代,国家就开始关注到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然而污染问题迟迟未得到有效解决。2016年末,在农业部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畜牧业和养猪业做了诸多具体规划,将畜禽污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农业也改变了以前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农业增长模式,其主要表现为充分发挥各地农业优势,走特色农业道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而且,特色农业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打破单一农业生产局限的过程,进而形成农、工、服一体化的特色产业。因此,本文把“特色”、“集群”和“风险”相结合,在参考国内外研究
新时期农民工流动呈现出的典型特征就是融入城市。在经历了农民工流动过程中与旧体制对抗的“阵痛”后,新的体制和政策也在为农民工城市融入创造条件。因此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入这一课题仍具有时代意义。在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时,我们发现许多资源镶嵌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关系网络中,为他们融入城市提供了各种支持,而西方的社会资本理论恰恰契合了中国关系社会的国情。因此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研究工具,通过对W社区集装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要求中学地理教学重视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地理学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因此,地理能力培养的首要目标是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研究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其他地理能力的发展,进一步落实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但教学中,教师时常忽视促进学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以高中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根据调查现状和国内外研究成果,
综合评价和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能够为员工晋升、培训、薪酬、奖金等提供依据。员工在组织中的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都是为了获得一个高的综合评价。研究组织中下属默契对员工获得综合评价的影响,可以激励员工不断调整自身行为。作为一个新近提出的概念,学术界对默契的研究还十分匮乏。默契主要体现了下属对主管在工作内容、目的、观点等方面的一致性和契合度,表现出上下级的高质量关系。研究默契对主管综合评价的影响,为员工
本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对SCG集团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在线购买建筑材料决策的影响因素。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泰国消费者群体决定在线购买建筑材料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在线销售建筑材料效率的指导方针,以提高效率。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方法是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使用调查问卷对400名受访者进行调查和对公司员工的访谈收集数据。第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在对样本组意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所有7个因子的平均值均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