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这些年国内外学者对钢桥面铺装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对铺装材料的研究和力学分析两大类,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钢桥铺装的几种病害仍时常发生,其中防水粘结层是铺装结构最薄弱的部分,防水粘结层的功能失效进而导致的脱层、推移病害是困扰研究人员多年的问题。尤其对于带有大纵坡的钢桥铺装结构的力学分析,现有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以往的研究往往没有考虑汽车在纵坡路段的行驶行为和平坡路段的差别,为了更接近实际情况,本文考虑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国内外学者对钢桥面铺装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对铺装材料的研究和力学分析两大类,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钢桥铺装的几种病害仍时常发生,其中防水粘结层是铺装结构最薄弱的部分,防水粘结层的功能失效进而导致的脱层、推移病害是困扰研究人员多年的问题。尤其对于带有大纵坡的钢桥铺装结构的力学分析,现有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以往的研究往往没有考虑汽车在纵坡路段的行驶行为和平坡路段的差别,为了更接近实际情况,本文考虑了汽车在纵坡路段的不同行驶状态对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带有防水粘结层的正交异性钢桥铺装结构的简化模型,找出了铺装结构拉应力、剪应力的最不利荷位。设计了正交试验,对影响铺装结构应力的三个外部因素:温度、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做了敏感性分析,重点考虑水平荷载的影响。其次,研究了重载汽车在大纵坡路段车速与纵坡坡度、坡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汽车在上下坡路段各五种行驶状态,计算了不同行驶状态下汽车对铺装结构的水平作用力。考虑时温等效原理,计算了汽车在纵坡路段减速而等效的铺装结构的温度升高。搜集了厦门当地的气候资料,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夏季晴天铺装结构的温度场,换算得到铺装结构各层的等效模量(计入时温等效效应)。考虑汽车在上下坡路段各五种行驶状态,用ANSYS计算了铺装结构在夏季晴天不同时刻铺装结构的应力值;计算了不同纵坡坡度对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计算了超载率对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下坡段更容易出现推移、脱层病害。利用有限元软件的生死单元功能模拟了铺装结构的局部脱层破坏,仅考虑下坡路段的情况,模拟了连续和非连续两种脱层状况下铺装结构的应力值,发现连续脱层破坏造成的危害极大,甚至在一次汽车荷载作用下脱层的范围就会扩大,铺装层将被剪坏,而非连续脱层有向连续脱层发展的趋势。模拟了脱层发展的状况,发现脱层面积在汽车荷载作用下会不断增大,到后期容易被一次剪坏。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导致了严峻的城市停车问题。停车问题不仅会阻碍城市交通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居民出行的便捷程度。因此配置合理的停车供给数量,是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基于城市汽车保有量与路网容量,建立城市停车供给预测模型,研究在合理满足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基本停车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居民日常交通出行路网所产生的弹性停车需求,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对
研究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可靠性和使用耐久性,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研究部分就是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排气歧管同时又影响着发动机的排放性能。这是因为在汽车的所有结构部件中,排气歧管的工作环境最恶劣,工况最复杂。经过燃烧后的废气,温度极高,并且分布很不均匀,排气歧管外壁和内壁的极大温差会导致排气歧管产生热应力和热变形,加上长期的交变循环高温载荷,排气歧管就会漏气,噪声变大,疲劳失效,甚至引起发动机的失效。本论文采
随着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和发展,隧道在整个运输系统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多,在西南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地质条件也为隧道施工提出更多难题,伴随着瓦斯、煤层和高地应力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煤系地层的隧道发生瓦斯突出事故通常引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瓦斯隧道发生突出事故具有随机性和区段性,如何保障安全是我们要考虑的。由于实际情况的要求有时候必须要建设穿煤隧道,因此,瓦斯问题极大地影响隧道施工中和后期运营的安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作为城际出行的交通方式。高铁站作为构建综合运输系统的关键节点,是集散客流的重要场所。现代高铁站是融合了铁路运输、城市交通、行人流于一体的综合枢纽站4.0版本,各种多样化的交通方式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综合交通枢纽TOD模式由此产生。但是,我国高铁综合枢纽的进站乘车问题仍然有待优化,包括进站时间相对较长、各换乘点间距离较远和进站设施布局策略不完善等。因此,本文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表现为目标混乱、管理模式单一等问题。新时期,事业单位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需从转变职能等方面出发,找准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方向,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改革措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着较好的力学特性、耐久性以及行车舒适性,从而近年来成为我国主要的公路路面类型。但随着日益增加的大流量交通、车辆重载超载等问题出现,造成许多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开裂、车辙、破损等病害,其运行安全面临着严峻考验。其中车辙相较于其他病害造成沥青路面的损坏更大、发生率及维修难度更高,对路面交通运输安全运行造成直接威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影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因素出发
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不中断已有线路的运行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桥梁平转施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球铰制造精度的控制、悬臂梁的受力分析、转体施工监控等方面,但对复杂状态下的转体牵引力计算、转体过程结构响应分析以及转体过程安全性分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万家沟大桥项目为依托工程,采用理论分析及实桥试验的研究方法,开展了转体结构牵引力算法研究、转体结构称重试验及数据分析、转体过程仿真分析及转
枢纽节点作为城市交通的咽喉,在交通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枢纽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尤其是建设地周边范围的发展有着极大地带动作用。随着我国交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单一枢纽所能提供的交通承载有限,综合型枢纽才能极大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同时枢纽带来的交通问题也不断增加。原本为了居民方便选取城市中心区、交通流量大区域建设枢纽的思想开始被质疑,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交通专家提出枢纽外迁
堤坝管涌及其通道的形成、发展形态具有较强的随机性、隐蔽性和快速性,为给堤坝的长期稳定性监测与灾后抢险提供决策依据,有必要对堤坝管涌的演化过程进行信息跟踪与状态识别。鉴于电场参数对该过程中土石复合介质的含水率变化较为敏感,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石堤坝管涌演化进程中的电场动态响应特征及临界阀值研究”(51879017),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土石堤坝管涌演化进程中三维电场特征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深
排水沥青路面相比于普通的密级配沥青路面能够快速排出路面积水、提高行车安全性、降低噪音等优点,非常适用于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然而排水沥青路面由于其空隙率较大,路面中的水分也更容易进入路面结构使其发生损坏。因此本文通过使用RST高粘改性剂制备的高粘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设计了PAC-13排水沥青混合料,设计了水-温循环损伤试验以分析排水沥青混合料在水-温耦合作用下的路用性能变化及其损伤特性。本文通过加热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