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正值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此阶段由于前期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种种问题渐渐暴露,其中资源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在此情况下国家强调“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土地是一种珍贵的稀缺资源,短期内不可再生。作为农村土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其利用状况如何,关系到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耕地面积的保有量,从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当下,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点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存农村居民点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偏大,普遍超标;农村居民点集中程度低,数量多、规模小;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滞后、布局混乱;农村居民点人居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健全等诸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动力和土地整理的潜力,认为在城乡统筹发展、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行政措施的激励效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具有强大的动力和潜力。本文在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以江苏省赣榆县城头、历庄、黑林三个中北部乡镇的14个村为样本区,利用融合模型对其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法律层面、文化层面、技术层面、教育层面提出中国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相关对策与建议:(1)国家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相关法律;(2)政府职能部门应通力合作、信息共享、积极配合,在坚持以为人民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划、管理工作;(3)镇、县级政府,作为农村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发展措施;(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土地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以县为单位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要尽快建立全县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努力提高规划管理水平;(5)在社会中应该加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宣传教育,同时强化全社会的法律意识,重点提高农民保护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