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和人权保障成果的重要体现和集中展示,而作为残奥会项目之一的轮椅体育舞蹈运动,经过近年来长时间的发展和普及,在促进残疾人身体康复和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我国轮椅体育舞蹈运动目前普及率不高,理论研究方面更是寥寥无几。残疾人轮椅体育舞蹈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轮椅体育舞蹈实践飞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对该领域进行相关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参与轮椅体育舞蹈项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调查作为课题研究的基础,具体对当前我国轮椅体育舞蹈的现状以及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全面了解轮椅体育舞蹈选手的基本情况;展开对轮椅体育舞蹈选手的心理健康等问题研究,具体探究轮椅体育舞蹈选手个人自信心、自尊心和焦虑状况,然后给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提高轮椅体育舞蹈选手训练及比赛成绩、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同时,通过对轮椅体育舞蹈选手与普通残疾人心理要素之间的特征实施差异对比分析,具体对轮椅体育舞蹈项目选手的心理建设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析,激发残疾人对轮椅体育舞蹈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参与轮椅体育舞蹈的信息和积极性,增进残疾人自我健康心理建设;使全社会关注和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升更多专家学者对轮椅体育舞蹈的探究兴趣,促进国家提升对残疾人参与轮椅体育舞蹈活动的支持力度,同时也为我国轮椅体育舞蹈事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样法,并且以国际上通用的自尊量表、自信心测试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等心理测量工作为基础来设计调查内容,以确保调查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然后根据各项指标和评分进行进一步分析。采用Excel 2016录入数据,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应用频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置信区间为95%。结果:1.武汉市轮椅体育舞蹈选手男女比例不均衡,以女性为主,年龄结构偏年轻,20-30岁居多,未婚选手达到一半以上。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的轮椅体育舞蹈选手自信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业的轮椅体育舞蹈选手自尊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残疾状况的轮椅体育舞蹈选手赛前焦虑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况和个人月收入对自信心有显著正向影响(Ps<0.05),自变量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对因变量焦虑有显著负向影响(Ps<0.05);通过比较标准化系数可知,婚姻状况(Beta=0.535)对自信心的影响大于个人月收入(Beta=0.329);文化程度(Beta=-0.534)对焦虑的负向影响大于婚姻状况(Beta=-0.166)。4.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普通残疾人与轮椅体育舞蹈选手在个人自尊心、焦虑感以及自信心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在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分上,轮椅体育舞蹈选手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残疾人(Ps<0.001),在焦虑得分上,普通残疾人的得分显著高于轮椅体育舞蹈选手(P<0.001)。结论:1.性别、婚姻状况以及收入水平是影响轮椅体育舞蹈选手自信心的单独影响因素,女轮椅体育舞蹈选手的自信心水平平均值高于男轮椅体育舞蹈选手,已婚轮椅体育舞蹈选手的自信心水平平均值明显高于未婚轮椅体育舞蹈选手,收入2000元以上轮椅体育舞蹈选手自信心水平最高。2.轮椅体育舞蹈选手在比赛之前的个人焦虑和个人残疾程度及受教育水平与关系。调查显示残疾等级越高的残疾人其赛前表现出的焦虑越高;与此同时选手的受教育程度越低其赛前焦虑情况也明显比大学专业及以上的选手要严重,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轮椅体育舞蹈选手更不易产生赛前焦虑。3.普通残疾人与轮椅体育舞蹈选手在个人自尊心、焦虑感和自信心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轮椅体育舞蹈选手的自信心水平与自尊心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残疾人;而普通残疾人相对于轮椅体育舞蹈选手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4.要积极推动轮椅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宣传力度,增加轮椅体育舞蹈的参与人群;要更加重视轮椅体育舞蹈选手的心理问题,改善师资条件,加强科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