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核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大幅提高,文化贸易“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而“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开展,使得双方各方面合作日益加深,传统货物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加深了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进而提高其对中国文化产品的接受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新增长点。由于劳动力工资不断提升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中国传统要素禀赋优势正逐步丧失,在此背景下检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是否存在,考察何种因素影响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持续增长,对促进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本地市场效应扩大国内生产规模并加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完善我国未来文化经济政策起到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比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世界市场、其他主要市场文化产品贸易情况,本文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额均持续稳定增长,但顺差也在逐年扩大;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与世界市场在进出口额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而对“一带一路”进出口占对世界总进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进口占比高于出口;在分行业比较中,设计类产品存在出口额占比极大的现象,而在进口方面,设计、工艺品、视听产品所占比重相对平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分地区比较中,各地区出口额均呈现大幅增长,但进口额增长变化存在差异,东盟日益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重点区域且其在进口中占极大比重,独联体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比均有所下降,其他区域变化相对较小;文化产品贸易主要市场中,美国贸易额最大,英国贸易增长速度最高,中国对四国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仍均为设计类产品,进口方面则与“一带一路”市场及世界市场的贸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在结合文化产品异质性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引力模型进行拓展的基础上,本文运用2002-2015年中国与6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文化产品贸易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产品贸易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及相对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使用静态面板数据或是动态面板数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均显著存在,而传统的比较优势已不再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主要模式;相对死亡率、相对贸易开放度和相对信息化水平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相对出口呈显著正向影响,较高的相对受教育程度及相对异质文化需求则不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相对出口,相对创新水平有正向影响但意义不大;以动态面板数据检验本地市场效应发现,滞后一期相对文化产品出口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文化产品相对出口呈现较强的惯性特征;分类检验中,仅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视觉艺术贸易中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占出口比重最多的设计类产品虽然相对市场规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