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期待的理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修律变法运动,希冀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帝制、仁德和礼教纲常等中华文化传统的思想指导下,“折冲樽俎,模范列强”。这种把法律变革本身等同于制定西方化的各种法典,造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西法文化特殊混合体,而不将其本土化的做法,最终收效甚微。 一个民族的法律乃是该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民族则有不同的法律传统,仅仅通过文本上的法律移植并不能实现“从身份向契约”的法律进化。法律本身是一个包含法律规定、司法技术、法律原则和法律观念等因素的完整体系,从而法律进化就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进步,不等于纯粹的法典进化。就清末中国社会而言在国内新式教育未能普及,审判人才缺乏,警察之规程,监狱之建制尚未完善之际,仅仅通过移植西方法典来改变既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不具备实施可能。 另一方面,法律制度属于历史的范畴,“前进是着眼于过去的后退”,历史的连续性决定若与历史的割裂过于激烈或者没有考虑到长久以来的思想和行动习惯,则法律适用收效甚微,甚至归于失败。法律观念必须适应它们所要规制的民族生活而不是民族生活要毫无节制的适应法律观念。本文即从《大清新刑律》的体例、原则、具体罪、刑的改革内容出发阐释《大清新刑律》的诸多修正完全不顾当时的社会状况,把法律的进化等同于法典上的文本改革,是非常不理智的,而其制定出的法典也不具备实施的现实基础。法律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法律并不是形式主义的一系列规则,它与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缺少政治体制,经济关系及社会意识形态观念的根本转变,清末法律改革大师们的理性目标就只能停留在文本上。 文章主体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大清新刑律》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其中着重介绍《大清新刑律》总、分则中的改革内容。 第二部分,从对《大清新刑律》具体改革内容的分析揭示文章主旨。首先说明《大清新刑律》体例上的刑民有分的改革,由于缺少以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的价值理论的支撑,失去了刑民有分的理性价值。而对《大清新刑律》一罪数罚的规定则从司法操作的具体实践出发,分析在未具备相应素质的司法人员之前,“自由裁量”是不可行的。其次,文彰十对《大清新刑律》具体罪名的改革:在杀、伤罪的处罚规定中淡化尊卑等级差异、重婚罪的设立以及“子孙违反教令,等罪名的存废争议,分别从法律社会学的理论和司法操作实践的角度出发,指出其改革过程过度激进,并不具备实施的现实基础。再次,对《大清新刑律》的具体刑罚改革,文章指出罚金刑的确立可能导致的对社会观念的三种误导;而身僻研U的废除和刑罚的轻刑化又因为社会犯罪状况的变化及司法设施的不完善而不能实现. 文章第三部分从法律进化论的角度考量刑法的进化必须以政治关系、社会意识形态及社会经济基础的进化为充分条件。《大清新刑律》在这三者都不具备的条件下所进行的改革就是很不理智的,其改革目标也就成为不可期待的理性。正如费正清先生所说,清末的这一切举措充其量不过是纸上谈兵。 最后,笔者指出本文的写作目的并不在于对历史的沉醉而是为了更清楚的理解当下的困惑。任何时代,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都须以法的社会性为考量的基础。因为法律只能描述社会变革,而不能引导社会变革。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仅用盆栽植物和景石小品等最简单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一个五星酒店室内环境的案例,本文通过对福州温泉大饭店室内植物造景实例分析,对当今五星级酒店室内的植物景观的设
随着媒体融合速度不断加快,数字出版的先进生产力日渐突显,数字技术与出版产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多元化趋势,对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与体内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单纯性肥胖儿童32例为肥胖组,同期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对象分别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
本文分析我省KBG钢导管电线管路的施工质量现状,指出连接方式的错误是产生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由其导致电线管路出现连接不牢固、接地不可靠等严重质量安全隐患,并从材料、施
单元空间的重复与组合是建筑空间的一种组织方式。本文着重从单元空间的重复现象,组合模式,模式之外以及意义的论述来认识这种空间组织方式,并且结合当前诸多优秀实例加以阐
介绍了节能评估报告评估指南规定的评价方法,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冶金行业项目的能耗水平评价方法。使节能评估报告对项目后续设计、实施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个人所得税作为一个与社会成员普遍相关的税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的调节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让步关系连接语尾"-??",特将其与韩国语语法书中出现频率较高、学生较熟悉的"-??"进行语义特征的比较。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作为整个民事诉讼法典的基石,对整个民事诉讼活动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其在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之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有用性。借鉴其他立法例的成功
针对船闸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结合多组实测数据,对混凝土裂缝与应力关系做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对同一种配合比的混凝土,施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