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参与市场经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向银行进行融资。银行为了减少自身信贷的风险,会要求企业提供担保,在这种情况下,便促进了公司担保的发展。公司为自己的债务提供担保属于正常行为,由此可以给自身带来一些经济利益;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公司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例如资产不够充足等原因,无力为自身提供担保,于是就有了这些公司通过相关公司为自身债务提供担保的诉求。那些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的公司,在日后的竞争中,能够为自身的业务获取一些便利。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向其他公司提供担保也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一定的风险。在修订现行《公司法》、《证券法》的过程中对有关公司关联担保的内容做了适当修改,也给出了新的规定,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关联担保过程中有了参考依据。然而,关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法律规制尚不够完善,上市公司恶意违规关联担保的行为容易操作。因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活动出现的纠纷问题不断出现。针对现有立法无法很好地解决上市公司违规关联担保的行为以及司法实践所需。随着新问题的不断出现,通过借鉴别国及立法先进地区的立法制度及经验,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中,重点应放在如何对关联交易等概念进行界定、如何规范公司治理程序以及如何完善上市公司关联担保强制披露制度的衔接方面。本文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概述”。介绍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一般理论概念、法律特征及表现形式。第二部分:“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价值评判”。通过对上市公司关联担保利弊两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是一把“双刃剑”。需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其作用。第三部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现状及缺陷分析”。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立法梳理及实践分析,查找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现有问题。第四部分:“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国外立法体例及借鉴”。介绍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有关公司关联担保的相关立法分析,得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立法借鉴。第五部分:“关于完善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法律规制的建议”。针对我国现有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问题以及对立法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借鉴,提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