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引起的鸡球虫病是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危害甚大,给全世界的养禽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当前,对于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仍然是依靠化学合成药物。但是,随着这些药物的普遍使用,球虫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试验首先采集了安徽省肥西县、和县、全椒县、凤台县和舒城县五个地区共计147个养鸡场的粪样,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这些地区的鸡球虫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了致病性较强的感染优势虫种是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选定五个地区常用的四种抗球虫药物作为检测药物,即磺胺氯吡嗪钠(Sulfachloropyrazine sodium)、地克珠利(Diclazuril)、癸氧喹酯(Decoquinate)和莫能菌素(Monensin)。分别采用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OAA)、相对盲肠卵囊产量(ROP)、抗球虫指数(ACI)和病变记分减少率(RLS)四项指标进行耐药性综合判定;结合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的方法进一步综合确定球虫的耐药性;同时结合PCR和RT-PCR法扩增各个球虫分离株三个可能与耐药相关的基因MIC-5、Cytb和ADF,测序分析不同虫株之间基因的序列差异;分析相关基因突变与耐药产生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147个鸡场中有133个鸡场检测结果为阳性,安徽地区的总体感染率约为90.48%(133/147)。其中肥西县感染率高达93.55%。同时确定安徽地区鸡球虫感染的种类总共是6种,分别为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及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并且E.tenella的感染率最高,达84.21%;2、鸡体试验法检测可知和县株球虫对地克珠利轻度耐药,对癸氧喹酯中度耐药,对磺胺氯吡嗪钠和莫能菌素完全耐药;凤台株球虫对癸氧喹酯轻度耐药,对磺胺氯吡嗪钠、地克珠利和莫能菌素完全耐药;舒城株球虫对癸氧喹酯轻度耐药,对地克珠利、磺胺氯吡嗪钠和莫能菌素完全耐药;全椒株球虫对癸氧喹酯和地克珠利敏感,对莫能菌素轻度耐药,对磺胺氯吡嗪钠完全耐药;肥西株球虫对癸氧喹酯敏感,对地克珠利轻度耐药,对莫能菌素中度耐药,对磺胺氯吡嗪钠完全耐药;3、RAPD结果显示耐药程度不同的虫株之间的相似值(SI)也不一样,SI值最高为78.57%,存在两株敏感株之间,SI值最低的为40.00%,在和县耐药株与全椒耐药株之间。2个敏感株与5个分离株间的SI值也较低,表明耐药株的基因有较高的突变率;4、通过分析相关基因的突变与耐药性产生的关系,发现Cytb和ADF基因的序列与耐药性有关,但球虫对莫能菌素的耐药性与MIC-5基因的突变无关;球虫对地克珠利耐药性产生机制可能与ADF第520位碱基的突变有关;球虫对癸氧喹酯产生耐药性可能与Cytb第22位点发生的碱基突变有关;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安徽省部分地区柔嫩艾美耳球虫对这些常用抗球虫药的耐药水平,并且分析和研究耐药性产生与哪些基因突变有关,为进一步探讨球虫的耐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临床上快速检测球虫耐药性开辟新途径以及为解决球虫耐药性问题提供合适的手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