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浆造纸工业历史悠久,其许多化学分析测试方法操作步骤繁琐、费时,测定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差。随着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本论文主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近红外光谱法等对制浆造纸过程中几个重要参数(打浆度、纸浆白度、纤维角质化程度、甘蔗渣的水分和糖分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四种快速分析检测方法,并为其在线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不同打浆度的纤维悬浮液。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浆料均可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浆料的打浆度(或打浆度的对数)与其光谱在500nm处的吸光度之间建立模型来预测其打浆度,且相关系数较好(均在0.94以上),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但不同的浆料其预测模型不同。提出了一种纸浆白度的快速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浆料水分含量超过60%时对湿浆片的白度影响较大,湿浆压片可显著提高湿浆白度测定的重现性,而定量对纸浆白度的测定没有影响,玻璃片对湿浆白度测定的影响则可以通过系数加以校正。通过对不同浆料种类的纸浆白度在30~90%ISO范围内的湿浆白度与其风干浆片和纸片白度进行测定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可分别由校正模型y = 98.1x -101(R~2 = 0.9798)和y = 89.1x- 82.5(R~2 =0.9889)来表示。探讨了近红外光谱法定量测定纸浆角质化的可行性。研究发现:近红外光谱定量评价纸浆的角质化程度具有可行性;对同种浆料其预测模型存在较好线性关系,而对于不同类原料其预测模型是有差异的。因此,可以通过纸浆不同回用次数的角质化程度和其对应的NIR导数光谱吸光度建立校正模型,以此达到快速预测纸浆纤维的角质化程度。提出了一种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同时测定甘蔗渣水分和糖分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操作步骤简单快速,且能实现同时测定水分和糖分的目的,其预测模型分别为y =0.9891x +0.3925(R~2 = 0.9886)和y =0.9689x +0.119(7R~2 = 0.9793),模型相关系数较高,因此非常适合于工厂甘蔗渣原料参数的快速分析,且为其它造纸原料水分快速测定及水分的在线测量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