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方法学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针药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期望进一步规范临床疗效,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台湾中医门诊治疗,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60例慢性盆腔炎疼痛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针刺+中药)和对照组(单纯中药)两组,每组各有30例。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采用中医症状量化评分量表和局部体征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同时检测阴道清洁度及盆腔积液和炎性包块情况。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安全性检测。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图形的制作采用软件Graph Pad Prism4.03完成。结果本课题共收集合格受试者6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8岁~55岁,病程1年~6年。其中试验组30例,平均年龄33.55±6.75岁,平均病程4.28±1.58年;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为34.48±5.88岁,平均病程为5.04±2.02年。试验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二疗程治疗后,两组均可明显降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综合评分、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以及下腹疼痛、腰骶疼痛、带下异常等主要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均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针刺联合中药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对下腹疼痛疗效显著。二疗程治疗后,两组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情况疗效经X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联合中药可以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情况。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综合疗效的总有效人数分别为26例、18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0.0%;两组临床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3.3%;两组局部体征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0%。两组上述方面的疗效与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可见,针刺联合中药可以提高患者的综合疗效、临床证候疗效和局部体征疗效。结论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明显减轻患者下腹胀痛、腰骶酸痛等症状,缓解子宫及附件粘连、压痛情况。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