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社会建设需要综合协调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要素,使各要素在共同博弈的状态下达到最佳平衡,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论文构建了包含社会资本要素的低碳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甘肃省李子坝村低碳乡村建设为案例,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低碳乡村建设是一项需要调整农民基本经济产业形态的建设,因此,项目设计前除了考虑技术手段,还要综合考虑村级社会资本对项目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社会资本对低碳乡村建设影响显著。其综合影响程度并不低于经济资本对低碳乡村建设的影响。经济资本中汽车拥有量、户均住房面积对低碳乡村建设影响最大。而在社会资本变量要素中,百人口中熟识专家人口比重则贡献突出。由于研究区得天独厚的以及差异不是很大的自然资本,本地区自然资本影响低碳乡村建设的作用没有其他三项资本的作用明显。但是选用的天然气使用量、户均自留山拥有面积对低碳乡村建设影响依然很大。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合理引导天然气与自留薪柴的搭配使用。在确保自留林自然更替得以实现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人力资本方面,人口规模和16-30岁人口比重其实说明了人的可持续性存在对一个地区发展尤其是低碳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尤其是16-30岁人口比重,直接关系到农村能否留得住、吸引来年轻的劳动力共同参与建设低碳乡村。建设低碳乡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引导农村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以政策优势、市场指导、技术指导等优势推进集体性农村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以农民为主导的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和良性发展,提高农民年均户可支配收入;建立农村信息渠道,政府要介绍外界资金、宣传等各种资源在以农村为主体的前提下介入农村事务。加强省村、高校农村、城市农村、机关农村、企业农村的联系沟通,以文娱活动,劳作方式相互参与沟通,建立社会、经济、文化等广泛联系;保证农民接收信息的公平性和对政策决议的民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