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本质上适应工业经济的历史成本会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在反映一些对企业价值产生重要影响的事项和情况上有些力不从心。兼之财务会计的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换,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提供的信息不只着眼于真实可靠,更加强调相关有用。基于此,西方国家准则制定机构率先在财务报告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渐渐扩展其使用范围。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在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广泛但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中就包括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过往,投资性房地产被视为一般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按历史成本计量。现下房价高涨,传统的计量模式显然不能真实反映改下资产的市场价值和风险。新准则下符合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可弥补上述缺陷,并将资产的增值收益体现在利润中,带来企业业绩的大幅攀升。因此,人们预料上市公司会借势广泛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然而,自2007年开始,每年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占比平均只有3%左右,众多满足公允价值模式条件的公司依然维持成本模式计量。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的选择?本文对此进行初探。其研究结论为企业管理层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提供证据,对于上市公司未来会计政策选择的理性思考及公司健康发展有启发意义。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研究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因素的背景及意义。接着从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的角度,分别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且最后单独列出我国对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是全文的框架安排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本章是全文的出发点。第二章,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理论分析和比较。本章先界定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范围及会计计量方法。接着进行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的理论分析,前者基于受托责任观和可靠性原则,后者基于决策有用观和相关性原则。最后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为下文展开对计量模式的选择因素研究作铺垫。第三章,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应用现状。第一节先从三方面表述公允价值模式的使用情况,发现从绝对量来说极少数的公司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年均20几家,且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比重越大的公司,越有动力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但行业并非影响该项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第二节介绍了几种公允价值的获取方法,并统计了2011年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公司对各种方法的运用情况。第三节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赋税三方面出发,定性和定量的详细分析了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将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初探影响其选择的因素。第四章,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因素分析。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企业在选择计量模式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种种因素究竟如何影响企业对计量模式的选择。外部因素包括房地产市场走势、准则导向、公允价值的获得和资产评估水平。内部因素包括股权结构、管理层偏好、业绩影响、盈余管理的需要、税收、计量成本、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比重、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第五章,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因素的统计分析。本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笔者通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2011年末投资性房地产期末余额不为零的上市公司的年报和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分析我国企业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的实际情况,得到部分因素上两种模式运用的统计规律。第六章,研究结论及建议。通过前文的研究,笔者得出如下结论:房地产市场越火热,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的企业越多;目前准则倾向成本模式,且当下资产评估体系不成熟、信息披露缺乏标准,这些都制约了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国有企业较之非国有企业更倾向于继续使用成本模式,而公司前几位大股东持股比例越相当,股权制衡度越高,公司越不愿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成本模式在盈余管理上有优势,希望保留较多盈余管理空间的企业偏好成本模式;业绩良好、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倾向于稳定的成本模式,反之则有动力选择公允价值模式以提升公司形象或满足证券市场监管政策;较年轻的管理者更愿意承担风险,更多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任期不长、持有少量股份的管理者也是如此。本文的主要贡献是研究方法新颖,在区分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进行较全面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大量使用了描述统计,搜集了2011年末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情况,从不同的影响因素出发,分析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的特点,量化其作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不足之处在于:①由于笔者的能力所限,只基于资产重要性原则选择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比重高于6%的公司为样本,舍弃了剩余七百多家公司。②本文也远远没有能够穷尽会计政策选择领域的问题,只是研究了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部分主要问题,对部分能量化和取得资料的单个影响因素进行描述统计③未能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交叉和共同作用。而现实生活中,管理当局在决定选择何种会计政策时,通常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达到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