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音壁模式的无标记硅基光学生物传感器特性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eolee1982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传统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基于WGM(Whispering-gallery mode)微腔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因具有无需荧光标记、灵敏度高、结构紧凑、低成本、高Q值等优点,在生物制药、医学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围绕基于回音壁模式的多种硅基光学生物传感器及其无标记传感特性展开,为实现高性能的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奠定基础,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了回音壁模式微腔的理论基础,包括谐振条件、耦合机制和模式分析。介绍WGM微腔的主要参数,如自由光谱范围(Free Spectral Range,FSR),消光比(Extinction Ratio,ER)、品质因子(Quality Factor,Q)等,重点分析了耦合参数对微腔性能的影响。第二,介绍了基于回音壁微腔的无标记生物传感器工作原理,并利用微环、微盘腔耦合直波导,构建生物传感器,分析其传感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游标效应的双跑道螺旋耦合谐振腔,重点分析谐振腔中各参数对其传感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谐振腔传感性能,证明其在生物传感领域的优势。第三,研究了回音壁生物传感器的噪声(如热噪声、光源噪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为了消除噪声的干扰,提高检测精度,设计了有效抑制传感器噪声的差分传感阵列与多路并行检测阵列,并描述了多通道检测的优势。第四,介绍集成光学生物传感芯片,包括免疫分析原理和生物传感器的表面修饰技术。描述了微流体通道在构建集成生物传感芯片的重要作用。基于分子吸附理论和稀溶液中的物质传输理论,利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模拟了微流体在微通道中流过时,传感器表面对生物分子的吸附作用,研究了微通道结构参数以及流体的流动状态对分子吸附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基于电子束光刻的微腔、微流体通道制作工艺,制作了氮化硅微盘生物传感器,完成传感性能测试。
其他文献
为实现高速长距离光通信,在色散管理系统中进行孤子传输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色散管理孤子是一种周期性分布式补偿方案,它使光纤的色散在空间上交替变化,脉冲在传输过程中
在下一代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国际铁路联盟(UIC)已经明确规定要使用LTE-R(LTE for Railway)作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车地通信子系统。但是对于通信系统来说,硬件设备的故障、
大气湍流运动导致大气折射率随机的发生变化,因而产生光闪烁和光像抖动效应。一束平面光波通过湍流介质后其波前将会产生畸变,经光学系统接收并在探测器上所成的像已达不到衍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核心素养教育思想,积极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构建现代化的小学
卡资源的营销是移动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运营商的业务也在不断扩张,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移动公司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始终没有忽视对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