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寒地区因其气候的特殊性,目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多年生花卉种类偏少,缺少即抗寒又抗旱的多年生花卉资源。外来引种的花卉不能较好地适应本地生态环境,且养护成本较高。而野生花卉具有适应能力强、成本低等优势,对丰富园林绿化植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庆草原生境的南玉带(Asparagus oligoclonos Maxim.)和狼尾花(Lysimachia barystachys Bge.)为试材,通过不同温度、光照、贮藏时间、PEG渗透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基质、时间、插穗长度对扦插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室内分别以10%、20%和30%浓度PEG溶液渗透胁迫处理南玉带24h、狼尾花30h,并分别于72h、78h后复水;室外盆栽控水干旱胁迫南玉带16d、狼尾花15d,及南玉带在8d、12d、16d,狼尾花在5d、10d、15d不同时间复水,对两种野生花卉的外观形态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在15°C、20°C、25°C、30°C温度条件下,两种野生花卉种子均能够萌发,其最适萌发温度均为25℃。不同温度下南玉带种子萌发率的排序为25°C (92.78%)>20°C (75.00%)>15°C (68.89%)>30°C (63.89%)。狼尾花种子在各处理下最高萌发率仅为2.78%。不同温度、光照、贮存时间均不能提高狼尾花种子萌发。黑暗条件下南玉带种子萌发率高于光照条件下59.45%,说明光因子对南玉带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2)南玉带种子萌发在浓度为5%、10%、15%、20%PEG-6000溶液渗透胁迫,随着PEG溶液浓度升高,萌发率、萌发速率系数、活力指数、萌发抗旱指数逐渐降低,各项指标均与PEG溶液浓度呈负相关,在5%、10%PEG浓度下,南玉带种子仍分别具有22.78%、51.11%的萌发率,说明南玉带种子萌发具有一定抗旱性。(3)不同根段长度下狼尾花扦插繁殖成苗率排序为15cm (63.33%)>20cm (60.00%)>10cm (46.67%)>5cm (26.67%);其成苗效率排序为5cm (5.33)>10cm (4.67)>15cm (4.22)>20cm (3.00),综合考虑成苗率与成苗效率两个指标,在繁殖生产上达到最高繁殖数量,宜选择插穗长度为5-10cm。狼尾花根段扦插时间为6月成活率高于8月、9月,且差异显著。南玉带茎段扦插在不同基质、不同插穗部位选择下未见生根,其扦插难生根需要进一步试验解决。(4)实验室内不同浓度PEG渗透胁迫和室外盆栽控水两种干旱方式对两种野生花卉的植株形态产生影响。在10%、20%、30%PEG渗透胁迫处理处理下,南玉带分别于18h、12h、6h后逐渐失去观赏性;狼尾花分别于24h、12h、6h后逐渐失去观赏性。室外盆栽控水后,南玉带12d、狼尾花10d后逐渐失去观赏性。(5)干旱胁迫对南玉带和狼尾花生理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叶片含水量、细胞膜相对透性、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可以说明两种植物对干旱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以作为抗旱性参考的指标。干旱胁迫下狼尾花叶片PSⅡ反应中心活性降低。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 Ⅱ)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导致电子传递受阻,PSⅡ反应中心无法正常接受光量子,导致干旱胁迫下狼尾花叶片产生了光抑制现象。NPQ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表明狼尾花叶片具有通过增强热耗散能力减轻干旱胁迫的伤害作用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