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的原旧城区的“单位人”演变为“社区人”,社区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组织单元。中国城市基层的管理体制也相应的从“单位制”、“街居制”演变为“社区制”。社区管理逐渐受到政府、学者和城市居民的关注,相应的社区管理的各种模式也应运而生,中国各大城市均在积极探索新的社区管理模式。自1999年以来,民政部启动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引导全国范围内城市社区开展社区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国内出现了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深圳模式和武汉模式等,上述模式具有较强的社区的自主性,但发展还不太完善,社区管理模式仍然是中国城市建设与社区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新社区的建设日新月异。在城市不断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城市区域结构面临变化,作为城市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日益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和平区位于沈阳经济发达地区,沈阳市和平区是沈阳最早的建成区,13个街道办事处,105个社区。“沈阳模式”强调“社区自治”的管理模式,沈阳市和平区的社区管理工作顺应了沈阳市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为沈阳市人才新政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划区性质”的管理模式还存在,这是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沈阳市和平区政府分担一定的压力,承担一些本该属于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支持。一方面,这是由东北地区执行计划经济时间最长造成的,沈阳市的计划经济思维依然浓厚,这归根到底还是由经济体制改革迟缓造成的。另一方面,这种行政管理模式的社区居委会,强化了地方政府对于社区居委会的主观作用,社区居委会的基层自治管理效能并无法得到发挥。但是根据《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明确要求城市社区居委会要实现“社区自治”,地方政府与社区居委会不存在任何的隶属关系。沈阳市和平区的社区管理还存在不合规定的地方,有些社区的“自治”功能亟待激活。因此,本文以沈阳市和平区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中的理论问题与创新实践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实践进行分析,在运用管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概况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的现状,分析社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改善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的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具体包括:以“家文化”凝聚共同精神,激发“以人为本”新思想;完善协商机制,创造“社区民主共治”新局面;深耕“民生服务网格”,形成“家门口的居委会”新风貌;搭建社会力量协同治理的服务平台,形成“群众自治”新局面;社会治理创新再升级,探索“惠及群众”新目标。并基于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模式创新实践,提出了加强社区组织管理保障体系与居民自治、完善制度逐步实现社区管理标准化、提高物业服务板块“组团式”管理、加强培育多元化社区建设力量、和提升社区管理现代化技术创新的保障措施。本文对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的理论分析及实践应用的研究,及提出的社区管理模式创新,对加强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水平及实现社区居民自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