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牙颌结构变化的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牙颌结构变化的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是以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闭锁(牙合)为特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由于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独特的牙颌结构特征,以及其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牙周组织健康和对其他口颌功能的影响,加之其临床治疗的独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20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不拔牙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2×4矫治法与常规方法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后上下颌骨位置、软组织的变化,同时对非拔牙矫治前后该类错(牙合)的上下颌骨及软组织改变进行综合评价,其结论如下: 1.在矢状向,矫治后SNA稍有减小,SNB和SNP均有增大,差异无显著性。 2.矫治后ANB角由治疗前5.48°减小到治疗后的4.56°,平均减小0.9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 3.治疗后上下颌骨垂直向变化不大,下颌平面角稍有增大。 4.从软组织的测量结果看,治疗后下唇到审美平面的距离明显增加,平均增加1.35mm,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 5.上口裂点到切缘的垂直距离(Stom-UIE)在治疗后明显减小,由治疗前的4.85mm减小到治疗后的2.98mm,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 为了剔除生长发育对正畸移动牙齿的影响,实际观察上下颌牙齿及齿槽的改变。我们对20例安氏Ⅱ类2分类治疗非拔牙矫治患者矫治前后的X光片进行结构重叠,测量其变化。得出如下结论: 1.2×4矫治技术组上切牙平均压低了1.24mm。而传统方法治疗组上切牙平均伸长了0.18mm。2×4矫治技术组上颌磨牙伸长0.91mm,而传统治疗组上颌磨牙伸长1.85mm。2×4矫治技术组上颌磨牙根尖在治疗后向近中移动0.69mm,而传统治疗组则为上颌磨牙根尖向远中移动0.96mm。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2.将2×4矫治技术组与传统治疗组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的测量项目(共20项)进行合并计算,结果显示:1)上颌齿槽的变化:A点后移0.51mm。 2)上切牙的变化:切缘平均前移5.57mm。上切牙根尖向后移动2.02mm,向下移动平均1.18mm。上颌切牙治疗前后成角平均20.03°表明上切牙冠向唇侧移动、根向腭侧移动相一致。 3)上磨牙的变化:上颌磨牙治疗后有少量伸长,水平向变化不大,治疗前后上颌磨牙成角2.71°。 4)颌齿槽的变化:治疗后B点平均上移0.96mm和后移0.62mm。 5)下切牙变化:治疗后下切牙牙冠平均前移5.19mm,根尖向后平均移动2.01mm,治疗前后下切牙成角平均20.42°,说明下切牙牙冠唇移,根尖舌移。@下切牙牙根(牙合)向移位1.41mm。 6)下磨牙的变化:治疗后下磨牙平均升高2.07mm。在前后向,下颌磨牙发生近中移动,牙冠向近中移动0.85mm,牙根向近中移动2.58mm。与此同时下颌磨牙成角2.8°(L6=2.8)。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跨国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上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资金管理上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跨国企业集团全球资金管理的质
该研究在建立了牙周炎大鼠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正畸力近中移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定时测量牙的移动速度、采用HE染色对比观察了机械力作用下动物牙周组织的改建特征;
【摘要】所谓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指的就是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当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学生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取完整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对于体验式的教学活动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学生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中,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作为刚刚兴起的一种新型测绘技术,极大减少了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
目的:采用锥形束CT影像资料,测量高角不同矢状骨面型不同性别年轻成人下颌体邻牙间截面的高度、截面上不同位点唇(颊)舌侧骨质宽度及皮质骨厚度,分析其变化规律,为临床工作提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算法设计作为其基础,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直接将信息数据转化为系统能够识别的编码程序,这样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