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重(果实大小)是影响番茄果实外观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也是现代番茄育种的重要育种目标。目前,通过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确定了调控番茄果实重的QTL位点有28个,但仅有三个基因被克隆和鉴定,分别为编码细胞数目调控家族成员之一的FW2.2,编码一种P450酶的KLUH的同源基因FW3.2和细胞大小调控因子FW11.3。解析番茄中其他调控果重的重要QTL位点,发掘其他调控果重的关键基因,解析其在果实发育调控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其作用机制,对于解析番茄果实发育的调控机制以及番茄的分子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番茄由小果野生番茄到现代栽培大果番茄驯化的分子机制。本实验利用现代栽培大果番茄11g32和野生小果番茄TS-19(LA1589)杂交然后连续回交两代后再自交构建的BC2F4、BC2F5群体进行果实大小调查及遗传规律的分析,利用QTL分析软件获得调控番茄果实大小的QTL位点及相关可能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开发设计340对标记进行亲本多态性筛选,得到179对多态性标记(其中Indel标记172对,caps标记7对),筛选效率为53%。每条染色体分子标记筛选效率大多数都高于50%,多态性标记基本可以达到10对以上,其中共显性标记所占比例高于50%。利用179对多态性标记构建了针对于本实验中两个亲本材料的覆盖12染色体的番茄分子连锁图谱,每条染色体上标记密度可以达到6M以下。(2)采用11g32做母本,以野生番茄TS-19(LA1589)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F1,F1和TS-19连续回交两代后再自交两代获得BC2F3群体。根据群体中果重分离的表型,利用已知信息开发分子标记排除已发表的果重基因fw2.2和fw3.2的作用,最终筛选4个系ABBB-5-1、ABBB-8-5、ABBB-9-1、ABBB-41-1构建BC2F4群体。(3)对BC2F4群体单株的果实进行表型鉴定,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用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及QTL分析。结果显示,在ABBB-5-1群体中检测到分别位于ch10染色体和ch11染色体上的2个果重主效QTL,分别解释了15.43%和68.15%的表型变异;在ABBB-9-1群体中检测到位于ch10染色体上的主效QTL,解释了11.65%的表型变异。(4)根据BC2F4群体果重QTL的结果筛选单株构建BC2F5群体ABBB-5-1、ABBB-9-1。QTL检测结果表明,BC2F5群体ABBB-5-1的检测到的主效QTL位点与BC2F4群体ABBB-5-1的不完全一致,但均检测到3ch11-8~ch11-12区间内的QTL位点,且该位点可以解释13.3%的表型变异;BC2F5群体ABBB-9-1的检测结果和BC2F4群体ABBB-9-1中果重最大贡献率的QTL位点不太一致,但用于构建BC2F5群体的BC2F4亲本单株基因型与BC2F5群体ABBB-9-1的分离情况是一致的,这可以证明在ch10染色体上确实存在控制果实大小的QTL位点。